1627崛起南海_第122章 海外考察(九)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兩艘帆船找了一個災黎相對比較少的處所泊岸,然後讓兩名領導下船,去四周帶了二三十個災黎過來扣問環境。正如他們所想的那樣,這些災黎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南部的廣治、廣平、河靜等地區,為了迴避立即就會被奉上疆場的兵役和勞役而背井離鄉。

在穿越眾來到這個時空的100年之前,也就是1526年,當時的黎朝天子黎昭宗被權臣莫登庸所殺,翌年莫登庸便篡奪了皇位,建立莫朝。而當時的黎朝大臣阮氏、鄭氏在清化擁立了昭宗之子黎莊宗繼位,構成了黎莫對峙的南北朝局麵。在這一期間,清化是一向作為黎朝的統治中間、究竟上的都城而存在,。直到1592年黎朝大將鄭鬆滅掉了莫朝,纔將黎朝都城遷回到這時候名為“升龍府”的河內。

按照這些災黎的描述,目前南北兩軍的對峙主如果在順化與廣治之間,而在比來發作的幾次小範圍戰役中彷彿北朝軍隊吃了些虧,有潰敗的跡象呈現。即將淪為正麵疆場的廣治一帶已經十戶九空,大量百姓開端向北避禍。有一個年紀較大的災黎宣稱,僅僅廣治一地,北逃的災黎就起碼有萬人之多了。而在這些災黎看來,即便清化城間隔順化足足有八百裡之遙,但也並非絕對安然的處所。隻要有進步的能夠,他們將會持續向北行進,乃至有人想要逃到河內西北更加悠遠的本地地區去遁藏烽火。

站在“飛速號”船頭上察看環境的羅傑吹了一聲口哨道:“如果我們的新天下號還能轉動,這時候來拉上一趟,就充足北邊開礦需求的人丁了。”

“這應當就是我們想看到的戰役災黎了。”謝春嘀咕了一句,轉頭對那兩個領導問道:“這些報酬甚麼會堆積在這裡?”

考查隊在獲得這些資訊以後再次停止了個人味商,最後對第二天的行動製定了幾條法則。一是要儘能夠躲避本地軍隊,因為目前這個國度還處於內戰狀況,很難說考查隊的呈現會不會引來軍方的進犯;二是對能夠呈現的大量災黎也必必要保持恰當的安然間隔,畢竟流民與流寇也隻要一字之差,迫於儲存壓力的人甚麼事都無能得出來;第三就是要在其沿岸地區尋覓合適的錨地,以備後續能夠會到這裡大範圍運送移民的船隊停靠,如果有能夠的話,還要看看是否有合適建立災黎營之類場合的環境。

在此次行動之前,寧崎曾經在考查隊的培訓課上提到過這一期間的越北海內汗青,此中一個首要的汗青事件就是1427年越南擺脫明朝的統治獲得獨立。而帶領此次獨立活動的越南人黎利,恰是出身清化,他在1418年所建議的針對明朝統治的武裝兵變,便是在越南清化的壽春縣,越南史乘將其稱之為“藍山叛逆”。黎利一手建立了國號大越的黎氏王朝,這個王朝固然在統治期間耐久處於分裂狀況,但還是勉強保持到18世紀末阮朝上位,黎朝才退出了汗青舞台。趁便值得一提的是,現在“越南”這個國名便是阮朝在19世紀初所利用的國號。

1627年6月25日,考查行動第九天,考查隊持續駕船沿著海岸南下。這一段航程順風順水,考查隊隻用了三個小時的時候便跑完了四十海裡的航程,到達了清化外海。

兩名領導也被放在了北岸,他們隻能靠本身步行回家了。不過這對他們來講冇甚麼大不了的,因為最後考查隊還給了他們一人二兩銀子作為分外的嘉獎,這已經足足頂得上他們一年的收成了。同時這兩名領導也獲得了考查隊的提示,下一次還會有船隊拜訪他們的漁村,但願會有更多像他們如許的年青人插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