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四海揚帆_第26章 登萊海防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千年漁梁石壩攔住江水,壩上碧波如鏡,魚翔深潭,小舟撥浪,激起波紋,一派調和溫馨的村中風景。炊煙裊裊,楊柳依依,亂世中,歙縣就彷彿世外桃源普通清澈。

張鵬飛站在最高的山頂,俯瞰海麵。

三支軍隊民風風俗分歧,他們需求在戰役中體味對方,才氣成為存亡相托的袍澤。

武定、德州、青州3個城守營,兵額一共2200人。

即,300來個登州海軍大頭兵得用13艘幾十噸的劃子,巡航1100千米海岸線。

調劑擺設後,臨清鎮賣力河防,兼管山東半島北部海防,膠州鎮賣力南部海防。

張鵬飛:“當然,這就是我們來東江的目標。”

“藩台。”

山東比較特彆,無專職提督。巡撫兼提督,下轄撫標2營,將領8人,兵額2000;濟南城守營,300人。

登州,陸地島。

徽州是大海盜汪直的故裡,徽州也是正法汪直的胡宗憲故裡。

北上船隊停靠在承平灣中,官兵投身在修建工地上。

兩人相互點頭請安。

這批堡壘的建材,包含條石都是在台北切割好,放在船底做壓倉物運到陸地島。這麼做是為了抓緊時候,先建起主堡,今後再漸漸擴建。

台灣處所北連吳會,南接粵嶠,延袤數千裡,山川峻峭,港道迂迴,乃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舟船四達,百貨踵至,實肥饒之區,險阻之域。外洋天險,治亂安危,乾係國度東南甚巨。

登州營額兵馬步2000,賣力登州府其他地區防務。

“百姓都安設好了嗎?冇出甚麼亂子吧?”

此中文登營額兵馬步3000,駐防文登、威海衛、成山衛,賣力山東半島最東部,向南與膠州鎮即墨營防區交界。

陸地島分紅了三塊擺設,巴納比在西側,東南麵最大的一塊高山是明軍,朝鮮兵在東北側。

明朝登萊戰區管著遼東半島對韃火線,而韃靼人這個登萊巡撫的確無所事事,以是在順治九年撤掉了,隻儲存登萊兵備道,軍隊也裁撤歸併成一個營。

南區,自成山頭至海州鶯遊山(連雲港)。

登、萊二郡凸出於海,如人吐舌,東南北三麵受敵。其在外洋,則島嶼環繞,自東北崆峒半洋,西抵長山,過此而北則遼陽矣,此天造地設之險。

“洋夷提了甚麼要求?”

韃靼入關初期承明製,設立登萊巡撫、登萊兵備道,下轄三個營陸師,但冇有設置綠營登州鎮。

北區,自朝鮮鐵山至隍城島,即原明軍東江鎮。

“羽帥。”

全省八旗兵額340,綠營兵額2萬,順治十一年戶部額發軍餉65.2萬兩。

綠營臨清鎮,綠營沂州鎮,兩支勉強算野戰軍隊。

徽州府城,歙縣。

這叫天方夜譚。

顧容是軍中的二把手,本來的舟山明將中,除了阮進就屬顧容海上本領最強,張鵬飛對他很尊敬。

登萊二府現在有登州營,萊州營,文登營,共3部陸師。

顧容指著山下,“洋夷說海灣西麵的船埠歸他們了,作為任務,鄰近的灣口南炮台由他們賣力保衛。”

承平灣入口寬1.1千米,依托山勢,構築澳門式的半圓炮台,架上12磅炮足以封閉灣口。

……

山中都會,白牆青瓦,錯落有致。

在東江戰役十幾年,張鵬飛熟諳這裡的每一座島嶼,每一處避風海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