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四海揚帆_第68章 四封信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作為在廣西直立的表率,梁士奕鬱林總兵的位置必定不會動,本地賦稅仍然由他收取,但州縣裡的文官卻能夠換一換。

冷兵器根基齊備,刀劍藤牌,最窮的兵士也給了一杆鐵頭竹槍。弓箭很少,在南邊多雨地區,複合弓受潮脫膠,戰役力一多數時候戰役力靠近0,冇有大範圍設備弓箭的需求。

文謄寫完信,守序將瞿玄錥和瞿玄鏡叫出去。

第一封寫給南寧守將。

“兩位老弟,鬱林有戰事,官軍得留下剿賊。二位是等我們打完仗同業,還是現在就走?”

接著是第二封信,收信人是李元胤。

在本年的南風季,守序通過買賣火伴,常州舉人梁蕭白和江南綠營把瞿式耜百口從常熟撈出來,安設在台北。瞿式耜宗子瞿玄錫留下照顧家人,二子瞿玄錥和三子瞿玄鏡搭乘本年的運銅船到了瓊州,正在軍中。

第三封信,寫給朝廷兵科都給事中謝元汴。

兵科都給事中能量很大,有些事不必李元胤來辦,交給謝元汴運作更好。守序在信中冇撮要做甚麼事,隻約他來北流縣麵談。

梁士奕出兵2000人,以鬱林所收的糧稅,全以一年12兩的義兵計,極限養軍在5000人擺佈。這明顯不成能,兵士需求養家,鬱林軍中也不成能滿是吃義兵餉的苦哈哈。梁士奕說全州軍隊共有3000多人,州縣各地需兵留守,出動的2000人差未幾是極限了。

鬱林明軍與返回的信使一同解纜。

瞿玄錥和瞿玄鏡對視一眼,非常欣喜,“我兄弟探親心切,不敢叨擾貴軍,但願現在就能解纜。”

謝元汴是崇禎十六年三甲進士,潮州府澄海縣人,曾櫻的弟子。他運氣好,甲申劇變時奉老母歸鄉,避開了接踵而至的李自成和韃靼人。隆武年謝元汴去福州覲見天子,曾櫻保舉他出任兵科給事中,本年剛汲引為兵科都給事中。

“張時傑。”

守序看罷來信,叮嚀文書磨墨。守序口述,文書謄寫。

守序隻能點頭,這設備大抵彈壓個山匪冇題目,和韃靼人打那就是送命。幸虧仇敵是陳邦傅,他的設備和鬱林處在同一程度。

守序低頭喝茶,“將軍還是收回版籍,你與瓊州曾閣部同殿為臣,歸附一詞不太合適。”

前年瞿式耜的宗子瞿玄錫遣家仆胡科走海路來桂林探視,帶來家書和錢謙益給永曆天子的密信。自那今後,瞿式耜就與家人重新建立了聯絡,他指責兒孫們都冇人親來桂林看望父母。

“我派人護送二位去桂林,”守序遞上信,“請幫我帶封信給瞿閣部。”

大木和魯王係之間確有衝突,可他也毫不是唐王係。隆武親弟,正牌子唐王就在廣東,大木隨時能夠接走當個備胎,可鄭勝利從未理睬這位唐王。

瞿式耜得知後心急如焚,他向南澳島的鄭勝利拜托救削髮人。瞿式耜比錢謙益小7歲,16歲拜在錢謙益門下。鄭勝利是錢謙益的關門弟子,大木寫的詩文有很多獲得錢謙益和瞿式耜的共同考語。固然名義是師兄弟,瞿式耜實際卻相稱於大木的教員。大木把瞿式耜的考語手跡收藏起來,一向帶在身邊。

瞿式耜有老妻美妾伴隨,在廣西也有季子幼女,可兒年紀大了,對留在故鄉常熟的兒孫甚為顧慮。特彆是他的老妻,整日思念兒孫,眼淚不乾。

瞿家兒孫在常熟的景況並不好,他們放棄了功名,產業被韃靼人抄掠殆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