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全球速遞_第三十九章 萬能轟天雷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第一,“巴祖卡”的操縱比較煩瑣,需求兩小我(發弓手和裝填手)共同才氣利用。在疆場上,多一小我就意味著被仇敵發明和擊中的概率起碼增加了一倍。

並且因為火箭彈發動機的初速較低,其有效射程很短,乃至在100m內彈道就有較著曲折。是以土兵們不得不冒著傷害,儘量靠近目標實施抵近射擊。

第二天,他把這些質料交給了雷利。做了那麼多年軍器商,雷利如何會看不出這款兵器的代價。在厚著臉皮從約翰那邊要來了新企業的參股權後(約翰本來就籌算讓雷利頂到前麵,本身做幕後老闆的),他就屁顛屁顛地去找人研製樣品、籌辦申請專利了。

固然當時,它的能力已經不敷以對於設備了主動裝甲的新型主戰坦克,但在都會巷戰中,打裝甲車輛、土木工事還是小菜一碟。

不是約翰小瞧斯金奈上尉,實在是火箭筒這類東西冇啥太大的技術含量。【零↑九△小↓說△網】何況“巴祖卡”火箭筒名譽固然大,二戰期間美軍每個主力步兵師都設備超越500具,但它的缺點也是一大堆,想要超出它並不太難。

在1993年的摩加迪沙,一幫索馬裡的黑叔叔用蘇聯人淘汰的RPG7揍下了美國三角洲軍隊和遊馬隊軍隊的兩架黑鷹武裝直升機。

比擬之下,約翰感覺本身仿造“巴祖卡”還不如仿照德國人的“鐵拳”或者蘇聯人的RPG2。起碼這兩款都是用火藥推動的無後坐力反坦克榴彈發射器,連電池燃燒體係和火箭發動機都不需求。

當年德國人從疆場上揀了幾具“巴祖卡”火箭筒後,轉過甚就開辟出了更便利、更便宜、能力更大的一次性反坦克兵器“鐵拳”。二戰前期,德國人在物質供應極度嚴峻的環境下也能一個月出產30萬枚“鐵拳”,可見其製造難度低到甚麼程度。

在2005年的“紅翼行動”中,阿富汗遊擊隊再次用RPG7乾掉了一架美國海豹突擊隊的支奴乾運輸機,完整疏忽它的裝甲和導彈滋擾體係。

並且在發射的時候,裝填手需求先從專門的彈藥攜行具中取出火箭彈,抽出保險銷,將火箭彈從火箭筒後部裝填進膛,接著從火箭彈尾部取出導線並連接好。然後弓手才氣停止對準,扣動扳機產生電流,撲滅火箭彈發動機,將彈體推解纜射筒。這麼煩瑣的發射過程很輕易就錯過轉眼即逝的戰機。

無他,RPG7這款“全能轟天雷”實在太馳名了,與AK47和中國的63式107火箭炮一起被後代的軍迷們並稱為“貧民三寶”。一向到下個世紀,訊息中仍然會常常呈現各種反當局武裝扛著便宜的RPG7作戰的畫麵。

以是“巴祖卡”冇法在工事內或其他近似的密閉環境下發射。這就給發射陣地的假裝形成了很大困難,發弓手為了製止敵方反擊,發射火箭彈後還需求敏捷轉移陣地。

並且“鐵拳”固然製造工藝極其簡樸,但能力卻涓滴也不簡樸,乃至遠超美國的“巴祖卡”火箭筒。最首要的啟事,是因為它創新性天時用了150mm的超口徑戰役部,破甲能力比“巴祖卡”利用的40mm或者60mm火箭彈強多了。

終究,約翰把仿造的目標定在了蘇聯1961年開端量產的RPG7火箭筒上。啟事很簡樸,他對這類全天下利用最遍及的反坦克兵器的熟諳程度遠超“巴祖卡”和“鐵拳”,就連一些詳細的技術參數他都能記得起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