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我來自未來_第二百一十六回 左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高度5000米,速率700千米每小時,全團進入巡航狀況,各機重視相互間隔,保持雙箱型編隊。籌辦和轟一團彙合。”楊濤一板一眼的下達著指令。

魯平嚇得一顫抖,差點站立不穩,要從哨所邊低矮的木製圍欄上跌下去。

楊濤忘不了第一次見到轟五時的景象。那是客歲年底,空軍劉司令員帶著他來到北都南苑機場,一百多架轟五整齊的擺列在方纔修建完成的的停機坪上,這整整齊齊而又密密麻麻的壯觀氣象,讓他想起了在蘇聯留學時瞥見的蘇聯航空軍基地機場的模樣。

“轟一團收到。”

八條排水量1050噸的l中型登岸艦能夠搭載5輛坦克和500名兵員!

“老韋,你彆是看了,供軍能飛到台灣來,中間隔著海,好幾百裡呢?”

現在,常乾坤將軍口中默唸叨郝亮、馬偉銘,你們的8001可得爭氣啊。”

主席列席了戰前的空軍最高集會,在集會上指出空軍現階段的首要任務不是在空中完整賽過仇敵,而是要幫助水兵和陸軍,篡奪更大的勝利,毀滅敵有生力量,束縛東南本地島嶼。”主席還要求空軍要加大培訓力度,以老帶新,擴大已有的九個航校的範圍。

因為福州有著強大的雷達指引,轟炸機群不消停止單一的儀表飛翔,能夠按照基地雷達發還的參數,非常精準的修改線路。一個小時以後,轟炸機群已經從南麵繞過澎湖列島,開端向著高雄左營軍港飛去。全部轟炸集群目前已經降低到了萬米高空,他們已經瞥見了陸地――這就是台灣了。

此次行動的總批示部設在福州,空軍副司令員常乾坤將軍已經親身坐鎮於此批示。在小強采購的高機能雷達的指引下,常副司令員密切存眷著戰局。

“是飛機!銀光閃閃的!是鐵飛機!媽的!是供軍!”

台灣左營內港,

96架戰役機與轟炸機終究在空中雷達與空中批示員的指導下,在台灣海峽的上空構成了大範圍編隊,96架銀色噴氣雄鷹吼怒轟鳴著,收回隆隆巨響,遮天蔽日的向著台灣高雄左營軍港直撲。

此中包含了2050噸排水量的丹陽號,這前日本水兵的吉祥艦雪風號改名而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