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明珠福無淚_第兩百一十九回 瑕不掩瑜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先儘收西藏失地,後督軍翻越喜瑪拉雅山,深切廓爾喀境內七百裡,進逼加德滿都。

"皇上,福康安本就居功自大,不將彆人放在眼裡,若再封王,隻怕他更加放肆!"

海蘭察本來勸過他,不要焦急入山,以防有詐,福康安卻心有不甘,未服從他的建議,執意進山!

乾隆聞訊大喜,賜禦用扳指一個,鍍金盒迦南手串一掛,鼻菸壺四瓶,本日禦製書扇一柄,小刀一把,火鐮袋一個,以示優渥。

仲春旬日,海蘭察帶領的軍隊亦達到拉薩,此時大雪封山,世人在此聽候天子之令。

閏四月十八日,福康安、海蘭察、惠齡由日喀則馳往江孜,督運軍糧。

十四日,清軍自鴻溝進入廓爾喀境內之熱索瓦,與廓軍隔熱索河對峙。

福康安則聲明必須遵辦五條事件,方準其投降,但在清兵將使者歸還七天後,廓爾喀並無覆信,廓軍仍占有諸處山梁。

落空兄弟,誰都難受,落日下他的臉龐,刺眼又滄桑,海蘭察看他神采落寞,悔怨本身心直口快了,本該安撫他一番的,何如他一個大老粗,實在不會安撫人,

這一回,您還是有福,他們卻……"

若不是他批示失誤,約莫就能免了這場捐軀。雖說將士戰死疆場是宿命的榮光,但他們明顯能夠同歸都城領功,現在,卻魂斷於此,何其可惜……

"罷了,現在我再說這些也無用,今後,老海也不能再陪您兵戈了!"

清廷檄諭口氣很倔強,廓爾喀卻不死不休,蠢蠢欲動。

痛定思痛的伊貝爾不肯放棄,又叮嚀侍衛在四周人家扣問,可曾有人見到陌生女子,哪怕……哪怕是屍身也好,不然,伊貝爾毫不肯接管這個究竟。

"若能說和,也免漢番官兵與廓爾喀的生靈享福,如要動兵戈,我處也預備著。"

二十七日,軍隊與成德彙合。福康安、海蘭察平分頭察看聶拉木、絨轄等地後,率主力前去宗喀,決定由濟嚨向南,攻入廓爾喀。

初八,清軍進至瑪噶爾轄爾甲,擊潰由濟嚨前來迎戰的廓軍。

但他並不暢懷,最後一次計謀失誤,導致幾名將才隕落,固然乾隆用心封閉此事,不料多提,仍想仰仗敗仗封他為王,但以和珅為首的浩繁重臣,皆是死力勸止!

海蘭察的話,如火上澆油般,瞬時灼痛了福康安,"這是,嫌棄我了?怕我也扳連你?"

八月八日,廓爾喀管事頭人親身來到清軍大營,要求歸誠,情願稱臣,並籌算代廓王、王叔進京朝覲。

如果能夠再重來,她必定不會再抱著執念不放,毀了一對璧人!

三月十五日,乾隆天子特授福康安為“大將軍”,俾其等列嚴肅在普通外省駐防將軍之上。

自福康安至熱索橋今後,覺得抵陽布必將勢如破竹,朝夕可奏功,不自發地有些驕滿,兵士也產生懶惰思惟,才使廓軍有機可乘,乃至此次清軍也傷亡慘痛。

一旦封山,清軍再刁悍,也將會困死在雪山裡,補給底子冇法運送,同意和解,彷彿是獨一的最好的體例。

初七拂曉之時,清兵霸占擦木山梁上的兩座廓軍石碉樓,斬殺二百餘人。

十五日,福康安調派清兵佯攻河北岸的廓軍碉樓,另遣金川藏兵,不辭辛苦,翻越兩座高山,繞道至熱索河上遊六七裡處,砍木做筏,渡河後沿南岸疾行,突襲臨河碉房!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