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吳商婦(晚清女首富周瑩傳)_第4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內宅門是圓穹修建,但圓穹內又是框式佈局,門兩邊爬牆藤密密匝匝,硃紅色的門扉上黃銅獅頭口銜梅花圖案,是可貴一見的藝術佳品。

十撒官星當頭照,歡天喜地百口樂……

歡笑聲中手聯袂,抬腿就能上熱炕。

擠在房裡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拿不準主張,跟周瑩到吳府的書童腦筋轉得快,忙跟上喊:“大師快去喝喜酒,等吃飽肚子再返來鬨房……”

陳二孃唱得聲情並茂,正待持續唱下去,不料一口氣冇換過來,嗓子眼兒像被甚麼東西刺了一下,連咳了幾聲,竟然收回沙啞的吼聲,憋得臉紅脖子粗,光想乾嘔。服侍新娘周瑩的貼身丫環紅玉忙端過八仙桌上放的一杯茶水,遞到她手裡說:“二孃,喝下潤潤喉嚨。”

陳二孃雖已三十歲,嗓門兒卻好得出奇,隻唱了三句,便把鬧鬨哄的笑鬨聲給鎮住,滿房的人由鬨房看新媳婦,變成了聽她唱歌。陳二孃一看,乾勁更足,嗓門兒更大了:

世人忍不住喝采道:“祝吳兄早得孫子好當爺哪……”

陳二孃一仰脖咕咚咚把一杯水灌進肚去,嗓子仍乾澀難忍,眼淚也咳了出來,一下變得狼狽不堪,人群中笑聲嘩然。陳二孃又急又臊,放動手中笸籮,吃緊擠出人群,向新房外跑去。

文封閣老武封侯 吳聘周瑩偕白頭

奶媽在吳府是個有聲望的老太婆,吳聘母親死得早,他是跟奶媽長大的。吳尉文年青時也獲得過奶媽顧問,故對兒子奶媽尊敬有加,凡兒子的事都由奶媽摒擋,其他家人,見仆人如此,自不敢在奶媽麵前透露任何不敬言行。當奶媽拄著柺杖進入洞房時,亂鬨哄的人群俄然靜下來,有孩子喊:“吳少爺奶媽來了,快讓路!”

這個炕,真是美,兩個枕頭成一對。

歡天喜地進新房,店主請我來撒床。

本日喜臨門,吳府迎新人。

八仙桌兒當中放,送子娘娘笑眼張。

這個炕,真叫嫽,能工巧匠經心造。

奶媽笑道:“還冇喝合歡酒就曉得疼媳婦了。”

周瑩這才把蓋頭翻開說:“我隻想喝口平淡些的湯。”

奶媽拉住周瑩的手說:“你說得對,說得對,少爺是架不住徹夜折騰啊!我這就去對老爺說,我這就去對老爺說。這鬨房的事,免了吧。”

當眾謝媒古來禮,一個紅包表心聲。

陳二孃十六歲嫁給陳三學,十多年裡都在吳家地盤上流汗,固然無冬無夏,冇春冇秋,但不缺吃穿,不缺零費錢,是以對老爺是戴德戴德。在她眼裡,吳尉文不但是一堡之主,並且是全堡人的衣食父母。吳尉文把上千畝地盤,交給全堡二百多戶來自四周八方、無依無靠的佃農耕作,每年每畝地僅收三鬥租糧,逢旱遇災,便免收地租;還給無房者蓋房安室,使他們成為安吳堡的長住住民。幾十年來,安吳堡安然平和,冇產生過一次匪盜賊偷事件,在涇陽、三原、淳化、高陵一帶是獨一的承平福地。以是,安吳堡人便編了很多民歌小調,來稱道本身的故裡,稱道給安吳堡人帶來安居樂業日子的吳大官人。《撒床歌》本是傳播渭河南北兩岸的婚娶風俗歌謠,各地為了湊熱烈,很多自樂班子和官方藝人便各取所需,信口唱來,添詞加句,越唱越長,唱到清同治期間,《撒床歌》已變成一首長達二百五十六句的歌謠。今兒個吳尉文為本身的寶貝兒子結婚結婚,陳二孃一早便進得吳府,忙前忙後,一心為吳聘娶妻唱一段吉利詞兒。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