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主公信賴,某這就緊著去信洛陽,以成此事。”
嘿,硬的不可就來軟的了?風趣!
一聽是洛陽又來了信使,張君武的眉頭不由地便是微微一皺,可也冇甚遊移,揮手間便已下了令。
既是決定要用柴孝和,張君武天然不會不事前想好如何應對蕭懷靜,這不,一番解釋以後,順帶著將了蕭懷靜一軍。
“主公勿憂,某與太府卿元文都有舊,其與段達夙來反麵,若今先人身上做些文章,或可遲延些光陰,隻是此獠貪,若無大利,卻恐其不肯出頭。”
張君武底子就不籌算多談去洛陽之事,也不給蘇寧再次進言的機遇,笑嗬嗬地便轉開了話題,也不管蘇定樂意不樂意,拉著其之胳膊便往內行去,不幸蘇寧就一文官罷了,那經得起張君武這等熱忱,愣是被拖得個趔趄不已……
“蕭大人莫急,且坐下再說可好?”
蕭懷靜雖是個剛強非常之人,但卻不缺自知之明,他當了大半輩子的禦史,要說朝廷法規麼,比誰都清楚,彈劾人的話,那是一本一個準,可真要他去賣力民政,那可就超出了其才氣範圍以外了,被張君武這麼一將軍,頓時便傻眼了。
李淵此時還老誠懇實地在太原當著留守,並未暴露反心,正因為此,柴孝和先前策畫諸雄時,底子未曾想到李淵身上,待得聽張君武點破,這才猛醒了過來,神采一變,緊著便進言了一句道。
“下官太常寺員外郎蘇寧見過張將軍。”
饒是張君武闡述得豪情四溢,可柴孝和卻並未跟著起舞,但見其皺著眉頭想了想,一語中的地點出了張君武即將麵對的困難局麵。
“謝將軍賜座,下官奉越王殿下之令前來,現有殿動手劄一封在此,還請將軍過目。”
“得關中者,得天下,自古以來,莫不如是,某何嘗不知,何如眼下機會尚不成熟,誠如先生所言,軍心尚未穩固,強自帶兵入關,卻恐未至半途,軍已崩潰,依張某看來,尚須得數月之清算,方可行此,是時,李淵那廝想必已反,一旦其起兵攻潼關,某便可藉此名義,率部進關,大義名分皆在我手,戰則必勝,何愁大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