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張君武之奪目,又如何會不知皇甫無逸這麼番看似憂國憂民之談吐的目標之地點,不過是要他張君武從速騰出地盤罷了,而這,明顯是超出了張君武所能接管的底線。
張君武一聲令下,自有陪侍在側的親衛緊著抬來了幾子與蒲團,恭請皇甫無逸入坐,對此,皇甫無逸也冇甚矯情,謝了一句以後,便即長跪地端坐了下來。
“皇甫大人客氣了,來人,看座。”
“謝大將軍賜座。”
張君武隻一揮手,自有一名陪侍在側的親衛行上了前去,將摺子轉呈到了張君武的麵前,但是張君武卻並未去翻開,隻是順手將摺子擱在了幾子的一角。
“聞知大將軍橫掃河南諸寇,殿下心甚喜之,特著下官送來了些薄禮,覺得犒軍之用,現有禮單一份在此,還請大將軍過目。”
張君武既是有令,那名報馬自不敢再多言羅唕,緊著應了一聲,倉促便退下了堂去。
第一百一十一章 好動靜壞動靜(一)
“曉得了,再探!”
皇甫無逸落了座以後,並未急著言事,而是就這麼端坐著不動,較著是在等張君武先行開口,何如張君武底子不吃他那一套,慢條斯理地品著茶,渾然冇半句言語,一見及此,皇甫無逸當即便有些沉不住氣了,無法之下,也隻得先從廣大的衣袖裡取出了本大紅摺子,雙手捧著,一邊陳述著,一邊將摺子往前一遞。
“報,稟大將軍,王大將軍兵敗酸棗縣(今之新鄉延津縣),虎賁郎將楊威、王辯、霍舉、劉長恭、梁德、董智皆陣亡,餘部五萬餘正向河內郡(今之焦作)轉進。”
戰況既已突變,張君武哪另有表情跟皇甫無逸瞎扯一氣的,不容分辯地便下了逐客之令。
南陽乃要地也,不止是地盤肥饒,於計謀上,更是緊急非常――向西可進關中,向北可取洛陽,向南則可俯瞰荊襄,進可攻退可守,安身於此,便可掌控全域性之主動,甭管誰來講,張君武都不成能將南陽讓了出去,當然了,眼下南陽初定,齊郡軍的根底也尚未安定,還不到跟朝廷扯破臉之時,該扯皮的,張君武也隻能是耐著性子跟皇甫無逸扯上一番。
固然早就推測王世充恐怕不是李密的敵手,遲早必有一敗,但是張君武卻千萬冇想到這一敗會來得如此之俄然,又是如此之慘,聞言之下,也自不免大吃了一驚。
“下官見過大將軍。”
“皇甫大人有所不知,我軍看似戰無不堪,然,自仲春以來,大戰連連,士氣雖尚可用,然,兵馬皆疲倒是不爭之究竟,此時斷不成再行遠征,倘若稍有閃失,局勢崩矣,此事斷無可議之處,統統且待明春好了,想來以王大將軍十幾萬之眾,也不致有甚差池的,皇甫大人實不必過慮。”
“這……大將軍包涵,兵法有雲曰:兵貴神速,現在王大將軍與瓦崗亂賊苦戰已久,彼軍已是強弩之末,若大將軍能率部夾攻之,當可一戰破敵,倘若拖延日久,卻恐有變啊,再者,大將軍所部連戰連捷,氣勢正旺,實不宜就此歇兵,至於處所綏靖事件,殿下處自會有所安排,大將軍儘管放心便好。”
“大將軍……”
張君武這等較著透著驕易的舉止一出,皇甫無逸的眼神當即便是一凜,隻是念及現在齊郡軍勢大,他也不敢劈麵指責張君武的不是,隻能是深吸了口氣,強行壓住了心中的怨怒,故作安閒地進諫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