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_第249章 桃李滿天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那是在光緒初年,孫虞臣先容故鄉衡水縣一名於姓少年進大內幫造辦處寺人修複青銅器,厥後又幫忙他在前門內前府衚衕廟內開設一家古銅鋪。這位少年就是青銅器修複行業初創人“歪嘴於”,係清末人稱“八大怪”的八個能工巧匠之一。

孫虞臣從宜古齋帖鋪請出趙佩齋到茹古齋當二掌櫃的。趙佩齋幫手孫虞臣運營茹古齋十五年,以鑒定、運營書畫、法帖為主,瓷器、銅器、古玉、雜項等文物也兼營。

冇幾年茹古齋顛末孫虞臣苦心運營,奇蹟蒸蒸日上,在京師古玩書畫行闖出花樣,成為僅次於論古齋的大古玩鋪。孫虞臣繁華不忘鄉親,前後收徒二十名,撤除在博古齋當掌櫃時收下的劉少泉外,其他大多都是故鄉後輩。

最可貴是光緒進士陳瀏在茹古齋曾購買一方假山石,愛好非常,曾賦《因憶茹古齋所得石》詩一首,題為:“英石自來聲作銅,橫作五尺起三峰。似聞蕭竹銷沈後,拖入蓬萊小院中。”支出他的《鬥杯堂集》內。固然文人學士為廠肆吟誦頗多,但對古玩店鋪題詠的,恐唯茹古齋一家。

時候一長,店裡的伴計門徒們提及閒話來。孫桂澄找到叔叔,說甚麼也讓給找個事做。孫虞臣問明環境後說:“店鋪是人家祝家開的,不是我們孫家的,我已經交代讓櫃上把你的飯錢記在我的名下,年關結算時從薪水中扣除,你就放心讀書吧!等甚麼時候咱也像論古齋蕭家似地開本身的買賣,就不受這醃氣。”

光緒五年孫虞臣故鄉侄子孫桂澄進京插手己卯科順天鄉試,住進博古齋。成果孫桂澄桂榜落第,孫虞臣便讓他住在博古齋用心複習,籌辦三年後的下一科測驗。

李葆恂另有一幅名畫在茹古齋冇買成,一樣也記錄下來。那是戴醇士仿董源山川。這幅後仿山川畫軸,被保藏界稱作“假賽真”,也就是說其藝術成績超越原作。

彆的陳孝威在《海王村紀行》記錄,茹古齋曾張掛過杜甫、蘇軾、白居易三位大墨客的宋元絹本畫像及擺置過和田墨玉插屏。

此畫高士奇《江村銷夏錄》錄入,後入皇宮編進《石渠寶笈》,實傳世國寶。孫虞臣將畫送到在京候補的保藏家李葆恂府上求售,李葆恂終因俸薄有力購買。李葆恂曾幾次借觀,將有關此畫內容詳細著錄在《偶園所見書畫錄》中。

孫虞臣是博古齋祝錫之的門徒,光緒初年他在博古齋當掌櫃。給店主贏利,店主給彆人力股,年關計帳時,他可從整年純利潤中提取非常之二,作為對他的報酬。當時叫吃股掌櫃的。

茹古齋在琉璃廠是家有較遠影響的老古玩鋪,培養出浩繁鑒定人才,運營當代名畫和瓷、銅、雜項文物有近六十年的汗青。

當時潘祖蔭歸天方纔兩年,翁同感覺趙佩齋有貶潘之意,便讓取出筆墨寫下“舉觴白眼”四個字,寄意他酒後無德目空統統。趙佩齋躬身謝過夫子,並表示此四字將銘記在心。厥後趙佩齋請工匠把這四個字刻製成金字大匾。

茹古齋在琉璃廠古玩鋪中,買賣比其他家做的好,大賣主多。朝廷官員、文人學士逛琉璃廠是先進論古齋,再進茹古齋,而博古齋的買賣被孫虞臣帶到茹古齋來了。茹古齋發財了,孫虞臣的氣度也大了,平時他不管櫃上的事,平常停業由趙佩齋措置。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