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天子要做的,一是經心安排朝中輔臣,助力建王儘快理清龐大的朝政事件;二是那位上天賜給建王的“文曲星”,掐指一算,已有近一月時候。天子隨即調派禦史台傳旨,宣許仕林入宮麵聖。
楊沂中趕快作揖請罪:“臣知罪。臣覺得,殿下承蒙陛下多年教誨,品德操守皆屬上乘。但不管是臣,還是其他諸位大臣,都已年齡漸高,而殿下正值幼年。眼下雖有老臣幫手,可保天下承平,可他日老臣們一旦拜彆,殿下恐會孤掌難鳴。若陛下已決計傳位於殿下,就該當早日冊封太子,命其領太子東宮代理朝政。一來建立太子之位,可安定國本,以安全百姓氣;二來也能讓殿下名正言順,師出馳名,免遭彆人猜忌,製止紛爭;三來殿下亦可依此,建立太子府班底,廣納賢才,協理朝政,為今後夯實根本,培養賢達。”
“好呀!”玲兒牽著天子的手,一蹦一跳地向禦花圃走去。
天子聞聲轉過甚,臉上的憂愁刹時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滿麵慈愛。他緩緩回身,望向麵前的小女孩:“玲兒?你不在母妃身邊,如何一小我跑出來了?也不叫人跟著。”天子的言語溫和至極,與常日朝堂上嚴肅的形象判若兩人。
見天子如此坦誠,楊沂中不好再推讓,考慮著說道:“陛下,殿下才情敏捷,氣度不凡,且忠孝分身,略加磨練,必能成大器。”
天子一邊安步,一邊思考著麵前的局勢。雖說當下金人臨時偃旗息鼓,與大宋達成和議,但故鄉淪亡,不管是官方還是朝堂,北伐的呼聲日趨高漲。但是,這些大臣也好,百姓也罷,對待題目的視角都存在必然的範圍性。像張浚等一眾武將,天然巴望馬革裹屍,交戰疆場,以發揮本身的抱負與才氣;而那些文官,自幼飽讀詩書,卻不通政務,一心隻想著光複中原,還都舊都,卻全然不知朝堂每年在軍費上的龐大開支,更不體味戰役的殘暴與無情。
而後,天子便一向在宮中保養歇息。除了湯思退、楊沂中等朝廷重臣每日進宮議政外,天子不再訪問任何人。即便是後宮,他剋日也極少涉足。除了建王及寺人宮女日夜奉養顧問,旁人一概不準靠近。
世人見到天子,皆呆立原地,隨後紛繁下跪:“拜見陛下……”
但是,一山不容二虎,建王與郕王之爭,大要上是儲君之位的比賽,實則反應出天子內心的扭捏不定。天子當然正視建王,但也對郕王非常賞識。同為宗室後輩,郕王出身底層,一起摸爬滾打,更曉得官方痛苦,行事也更加務實;而建王自幼深居宮中,對內裡的天下認知大多逗留在書籍文章當中,對人間的艱钜困苦畢竟知之甚少。
天子固然常日鐵麵忘我,剛正不阿,但麵對玲兒時,卻如同平常百姓家的父親普通,慈眉善目。他拗不過玲兒,隻好讓步:“好,那朕陪你在禦花圃逛逛。朕傳聞剋日木蘭花開得正盛,父皇帶你去看看?”
天子對這統統非常對勁。本身雖無子嗣,但建王忠孝分身,自幼入宮,由本身一手培養長大,一向被當作儲君來砥礪。若非郕王功高震主,權勢龐大,底子冇法與建王相提並論。
玲兒嘟著嘴,滿不在乎地說道:“他們才追不上我呢!”
天子思忖再三,卻又憂愁起建王,不由長歎一聲,開口問道:“正甫,依你之見,建王現在可獨當一麵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