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牡丹, 在洛陽的朝雨裡綻放。
實在細心說來,南北朝並不是一個太陌生的年代,因為我們都讀過《木蘭詩》,讀過《孔雀東南飛》,讀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北魏是一個鮮卑人的國度。
――這些都是鮮卑的姓氏。
那是又一場亂世的開端。
南北朝期間,南北以淮河為界對峙。占有泛博中原地區的政權叫魏,因為要辨彆三國時候曹操建立的魏國,以是普通稱之為北魏。
暮鼓晨鐘,豪侈無度的貴族低眉斂容地朝拜,那些虔誠與祈求,最後都寥完工泥碾作塵。
那都是南北朝的作品。
一個花團錦簇的期間。當亂世的牡丹盛開,誰還會記得,牡丹花下的孤魂。
循著光陰的河道回溯,到洛陽最光輝的期間去。持續整整四百年的亂世,有木蘭當戶織的感喟,也有孔雀東南飛的盤桓,鮮血,白骨,紅顏,一層一層累築,最斑斕的梵刹,最慈悲的神佛,最悲憫的眼睛,淡然這個塵凡的磨難。胡塵,漢月,最後孕育出隋唐繁華。
鮮卑這個民族,千年今後已經完整融入了漢族,但是就算是不很熟諳汗青的人,約莫也聽過如許一些姓氏,比如慕容,還記得阿誰絕色的慕容衝嗎?比如長孫,唐太宗的長孫皇後和長孫大舅子信賴大師都耳熟能詳。
多年以後,有人路過這座被燒燬的城池,寫了一本書,叫《洛陽伽藍記》,記念他影象裡最斑斕的都城――這時候的京都,已經遷到鄴城。
千年今後, 那些班駁的滄桑, 在月影裡疏疏浮起,泛著青銅的暈。
風俗聽一首好歌, 寫一個故事, 隻是好久,都冇有聽到好歌了。
北魏天子複姓拓跋。在孝文帝以後,改姓元。有一句很斑斕的詩,說“曾經滄海難為水”,它的作者元稹,就是拓跋後嗣。
那歌裡唱“雨紛繁,舊故裡草木深,我聽聞, 你仍守著孤城”, 那歌裡唱“那史冊, 和順不肯,下筆都太狠”,那歌裡唱“千年今後,累世情深,另有誰在等, 而青史豈能不真, 魏書洛陽城。”
在北魏的季世,洛陽被付之一炬。
寫這個故事, 源起於林誌炫唱的《煙花易冷》,我忘了我當時在做甚麼, 是俄然聽到的聲音, “繁華聲/遁入佛門/折煞了世人”, 冷傲如破空而來的箭,那聲音裡彷彿有著金屬的光芒,是烏黑的色彩,熠熠。
厥後……洛陽的斑斕凡是讓我們想起牡丹,想起前無前人後無來者的一代女皇,但是洛陽最斑斕的時候,還是在北魏。當時候的洛陽,是方纔被修建師們打算出來的一座新的城池,就彷彿朝陽東昇,其道大光。在它以後,鄴城、長安,一個一個的都會仿照它的模樣,被複製出來。
再比如拓跋。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個巨大的君主,他漢化了他的國度,改漢姓,說漢語,習漢字,他把都城從偏安的平城遷到洛陽。洛陽,是天下當中,當時候通行於我中原大地的說話,被稱之為“洛下正音”。
當然全部三國兩晉南北朝,在大多數人的眼裡,都是亂世,但是亂世裡也有偶爾的安寧,如曇花一現。因為生與死的間隔如許近,繁華與廢墟,青絲與白骨,乃至於佛教大行於世,僅洛陽,就有梵刹1367所,皇家和貴族捨出本身的家宅,覺得梵刹,是當時的民風,這類民風,一向持續到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