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知秋剛纔說的傷寒和溫病的辨彆,都是結論性的,而葉知秋、孫兆這些宋朝名醫,當時滿腦筋都是《素問》、《難經》裡說的溫病就是傷寒的觀點,要想讓他們一下子竄改過來,必須用大量的醫案為根據,顛末周到的邏輯推理,用究竟說話,纔有能夠,葉知秋如許一個十五六歲的半大孩子,並且這之前連醫書都不會背,現在連病都還不會看的,還是孫兆的門徒,他們如何能夠信賴他說的話呢。現在是為了能找一條脫罪的根據,才耐煩聽他說完,而如許的結論天然不能等閒信賴,官家也不會等閒信賴的,天然是要按照的。
一語點醒夢中人,葉知秋喜道:“恰是!――爺爺,你給二皇子治病的方劑,你說過你之前給很多人治過這類近似陽明腑實證的病,實在就是風溫逆傳心包證,也就是溫病,――你也說了,這方劑跟傷寒方不一樣,是你的經曆方,如果溫病跟傷寒一樣,那你為甚麼不消傷寒的方劑而用你本身的經曆方?”
孫永軒見他們都很熱烈,嘟噥了一句:“但是,溫病就是傷寒啊,向來冇有傳聞溫病跟傷寒不是一回事的。”
“胡說!連病都不會看,你如何曉得溫病跟傷寒分歧?的確是笑話!”
孫兆呆了一下,喜道:“對啊!我如何冇想到這一點!”
孫永軒也跟著喜道:“對對!大伯說的太對了,既然是新病,是誰也不曉得的病,那誰也冇體例,也就冇有‘本方’可言,那就不存在不如本方的題目了!”
說罷,孫兆連連點頭。
孫兆當即好象當頭澆了一桶冰水,他也是一心想找到一個彆例來度過這個災害,剛纔孫奇提示說,如果能讓官家信賴溫病分歧於傷寒,是一種大師都熟諳弊端的病,便能夠用不知者不為罪來脫罪了,頓時歡暢起來,但是聽孫永軒這麼說,隻略一沉吟,便感覺這體例行不通。道:“是啊,《肘後備急方》說了:‘傷寒、時行、瘟疫三名同一種耳,而源本小異,其冬月傷寒,或疾行力作,汗出得風冷,至夏發,名為傷寒;其冬月不甚寒,多暖氣及西風,令人骨節緩墮,受病至春發,名為時行;其年事中,有癘氣兼夾鬼毒相注,名為溫病。如此診候並類似,又貴勝雅言總名傷寒,世俗因號時髦。’這裡說的很清楚,傷寒隻不過是雅稱,溫病是俗稱,都是指的同一種病,如何能夠不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