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汁清黃,美味濃厚,特彆是裝點其間的細蔥,柔滑翠綠,色采調和,其風味之美,讓我耐久難忘。我記得堂叔在辦事台上買的大煮乾絲,為當時的最高代價,一元二角錢一碗,要曉得我那年當學徒工,月人為才隻要十八元。”
世人鬨堂大笑,聞一鳴開打趣道:“老爺子當時腦海中是不是充滿秦淮八豔的倩影?芳華絕代的風韻似在縹緲的樓閣和茶坊婀娜飛舞?柳如是、馬湘蘭、寇白門、顧橫波、卞玉京,連同阿誰陳圓圓……不管是娟娟靜美,還是莊妍靚雅,巧伺人意,春意闌珊時,她們似水麵白蓮,一個個且歌且舞且自醉。”
“明清期間秦淮河旁就有了夫子廟和江南貢院,並建起重簷雕脊的聚星亭。在阿誰年代,不管走到那裡,凡孔廟地點都為寂靜厲穆的場合,唯獨這金陵的夫子廟顯得很特彆,彷彿著意要和孔賢人開個打趣,周遭酒樓茶館青樓媛閣林立,仕女如雲,畫舫滿河,絲竹悠悠,紙醉金迷。”
“後廚要求大煮乾絲不但要用鮮蝦仁,還要用開洋。將海蝦煮熟後,再曬乾去殼製成的。好的開洋,色紅而亮,枯燥又有彈性。”
“我記得第一道菜就是雞湯煮乾絲,又叫大煮乾絲,內裡有雞絲,有火腿絲,並配以雞肫、鮮蝦仁。乾絲頎長清爽,刀工極其了得,幾近找不到有斷頭的。”
淩君生放下筷子,感慨道:“十裡秦淮,十裡風月事。每次流連於來秦淮河邊,一次次體味杜牧、李煜、張岱、俞平伯、朱自清筆下的那份旖旎。秦淮河的柔波裡,滿盈的情韻與美食醇香,老是飄散不儘。”
“六鳳居的蔥油餅、豆腐腦;奇芳閣的十錦菜包、雞絲麪;蔣有記的牛肉鍋貼、牛肉湯;瞻園麪館的薄皮包餃、紅湯爆魚麵;蓮湖糕團店的五色小糕、桂花夾心小元宵。”
崔館長插話道:“我們沿江人偏疼吃魚吃家禽,本人對桂花鴨情有獨鐘。欞星門外的船埠上,秦淮八豔的青銅浮雕在巨型宮燈的光影裡恍忽迷離,氛圍中能夠聞到桂花鴨奇特的香味。”
淩君生老臉微紅,笑罵道:“傲視傾城的秦淮八豔隻要讓人遐想的份嘍!少了昔日出色,我們也隻能從口腹之慾中找尋美食的秦淮八絕。”
舌頭上的每個細胞都儘享來自於這大煮乾絲的誇姣感受,不知不覺整碗罄儘,放下湯勺,抿抿嘴,齒間的餘香猶在。
一番話引得世人胃口大開,聞一鳴拿起筷子,夾起均勻的乾絲,放進嘴裡,清醇的雞湯躍然麵前,嘬口吹去,波浪不興,自有一種超然的風華,彷彿軟紅輕塵裡的過往光陰,彷彿映現了一個鼎盛期間的六朝古都。
“廚師大夙起就在菜場豆腐攤子上遴選優良白坯乾子,有彈性,有韌勁,抓手裡半數不竭不裂纔算合格。先將乾子薄薄地片出來,碼在一起切成極細的絲,要一刀貼著一刀地切。要求切起來頭頭是道,一氣嗬成,不能拖泥帶水。”
烏黑乾絲隱伏期間,絲絲縷縷儘顯細緻溫婉。顛末經心燉煮的乾絲,吸納了蝦仁、竹筍、雞絲、木耳、香菇等多種甘旨,浩繁的芳魂全都附著其上,嗅之惱人,啜之則滿口柔情,回味綿長,鮮而不膩,淡雅而不落單調。
“這也難怪,現在另有多少店東會在煮乾絲裡放進那種高質量的火腿絲和鮮蝦仁?全部金陵,也隻要百大哥字號能保持這類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