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甲三國_第279章 漢兒不為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目睹那洶洶而來的匈奴馬隊已然奔到了兩三百步以外,燕姓將領手中長刀高舉,正要喝令衝殺,俄然從背後傳來一陣連綴而起的號角聲,驚得世人紛繁轉頭望去。(未完待續。)

燕姓將領沉聲道:“箭儘,糧絕,馬力將竭,歸正遲早要戰死,管他來多少匈奴人?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都給老子拚了!”

那團烏雲越飄越近,竟然足足有兩三千人之多,很明顯不是那隻和他們一起膠葛的三四百人的馬隊步隊。

那名燕姓將領和其他的漢軍馬隊跟著哈哈大笑,笑聲充滿無窮的悲壯。

坐在公孫白身邊的郭嘉,凍得滿臉通紅,鼻子呼啦啦的吸氣,卻還是筆挺的端坐在馬背上,神采奕奕。

說完便忽但是逝,顯得非常安靜。

公孫白淡淡的笑道:“瞧你這出息,匈奴已是病貓,有甚麼衝動的,比及本將滅了鮮卑,你再衝動不遲。”

數裡以外,傳來一陣龐大的馬蹄聲,一團烏雲呈現在他們的視線以內,如風而來。

他們都是流民,因為不堪匈奴人淩辱,而從西河郡北部偷偷南逃的漢人流民。他們已經奔逃了二十幾天,途中因為匈奴人的追殺,饑餓和酷寒的折磨,以及疾病的培植,出逃時一萬餘人,已然剩下不過一半人了。

當然,更首要的是,朝中向來文武反麵,文人鄙夷武夫,不想讓武將風頭過盛,總要時不時的給在外交戰的武將使絆子,你在前頭衝鋒陷陣,刀頭舔血,他卻在背後提起如匕首和投槍普通的筆告你一狀,就像當年的嶽飛一樣,以是自漢以來,固然常敗外族,卻始終難以將其完整打服。

郭嘉嘿嘿一笑道:“‘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主公如此豪情壯誌,郭嘉豈敢掉隊?自戰國以來,匈奴一向禍亂北疆,當年的秦國、趙國和燕國,也隻能構築長城北禦匈奴;而刁悍如始皇嬴政,也被迫構築萬裡長城抵抗匈奴於國門以外,乃至是以勞民傷財而喪國;昔年高祖更是被冒頓的四十萬馬隊困於白登山,不得反麵親得救;武帝以來,固然多次重創匈奴,終不能滅。敢稱夷滅匈奴者,主公乃數百年來第一人耳,郭嘉豈可錯過見證這千載難逢的機遇?”

就在公孫白正與郭嘉談笑的時候,在距他們的十數裡以外,卻有一隻奧秘的步隊正朝他們湧來。

那燕姓將領哈哈一笑,沉聲喝道:“佈陣!”

有人驚呼道:“匈奴人的雄師隊追上來了!”

密密麻麻的旗號當中,一杆繡著“公孫”二字的大旗顯得格外惹眼。大旗之下,高高階坐在汗血寶馬之上的公孫白,顯得格外明顯,他一身白袍白甲,頭上戴著厚厚的棉帽,披一襲皋比大氅,本來圓潤的臉龐在朔風當中多了幾分剛毅之色。

除了白馬義從和飛狼騎在前縱馬馳行,背後的兩萬多步兵也是騎著七尺高低的馬匹,身後更是跟著上萬的馱馬。那些被馬隊淘汰下來的馬匹,固然分歧適公孫白的騎戰要求,不能支撐長時候的衝鋒陷陣,但是駝人和駝物還是很輕鬆的,以是公孫白的兵馬恐怕是大漢的軍隊中行軍速率最快的。並且,那些馱馬吃點糧草,再啃點荒草,比起大量的民夫步行用獨輪車運輸糧草的耗損要少很多,而更首要的是,公孫白並不缺糧。支撐三四萬人的兵馬作戰,三州之地的儲備對付起來綽綽不足,以是他纔敢收回誓滅匈奴的豪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