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轉目盯著申武振,厲聲道:“你有幾條命,膽敢歪曲東宮朱紫?毀皇室名譽!”
申琳渾身一顫,軟趴在地,耳中嗡嗡作響,本來就是誣捏出來的東西,如何拿得出真憑實據。
淩妝見太子惱得不顧禮節,就算終究本相明白,也能夠失儘宗室之心,得不償失,起家拜在丹陛上,道:“太子講錯,惹母後悲傷,皆因臣妾而起。母後當知太子夙來孝謹,隻是行軍兵戈久了,禮節疏闕,母後慈悲,並不至於見怪。本日之事,該當弄個清楚明白,非論罪與非罪,臣妾薄柳之姿,不裝備位東宮,必當遜去良娣之位……”
申琥一樣膽戰心驚,渾身顫栗,腦中亂成一團,他本就不肯隨父弟無中生有歪曲淩妝,隻是迫於父親淫威,萬般無法跟班。現在這事鬨得捅破了天,完整節製不住。還如何肖想善後?
永紹帝不陰不陽地問:“軍知院還能管後宮之事?”
實在這條道,自從申武振闖進忠王待客的廳堂時就已是不歸路。且不說帝後要如何。那太子擺明車馬護著淩妝,豈是小小絲澤府扛得下的?
天子的話天然在理,忠王、湘王等紛繁擁戴。
本來父子三人到都城,是一大師子闡發過利弊,籌算償還淩妝的嫁奩,好生向淩家賠罪。免遭抨擊。不想父親見了定陶縣主以後,起了攀附打壓淩家的心機,兩下裡沆瀣一氣,一拍即合,他勸了幾句還吃了一個巴掌。
她也做得好,事情鬨成如許,哪怕能證明申家父子誣賴淩妝,也已令她落空名譽,眾口鑠金,她還如何配得上這個尊位,小夏後當然毫不肯風雅過甚。
到這個境地,申武振更隻要硬著頭皮上了,叩首道:“東宮淩良娣,數年前聘於犬子為妻,因孃家殷富,嬌縱放肆,也不守婦道。”
永紹帝指著他罵道:“孝子!朕的正妻,中宮皇後,就是你的母後!
忠王便接道:“宗人府也比軍知院合適。”(未完待續。)
永紹帝竟和太子同時嗬叱出聲。
申武振本來打的好算盤,想由夏家縣主出麵替自家撐腰去壓淩東城,不成想夏寶笙雖幼年卻霸道聰明。硬生生將他逼到忠王跟前喊冤,現在更被逼到天子太子跟前,若此時鬆口,就是欺君大罪。百口伏法那是不消說了,除了死抗到底,竟無一條前程。
廢掉淩妝,夏家已是大贏了一局,小夏後公然止住哭聲,道:“我召人鞠問,也是為了還你個明淨,太子怎地還怪起我來!”
申武振蓬蓬叩首於地,渾身顫抖,咬牙對峙:“聖上明鑒,太子明鑒,微臣如有半句謊話,不得好死!”
永紹帝不緊不慢問:“你為何去忠王府鼓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