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不到便宜,紛繁幫腔道:“好賴皮的小子,賭不過就掀桌子。”
隻是能力實在太小,間隔又短,擋下射到身邊的暗器都是勉強,更遑論以聲為劍取人頭顱?以是也未派上過用處。卻在本日有了發揮的餘地。
張慣晴身形略顯發福,終不及應飛揚身形利落,雖是同時起家,但應飛揚快了一籌,一展猿臂,便要將銅板歸入掌中。
張慣晴畢竟是成名已久的人物,數十年的真氣穩在應飛揚之上,勁力一提,便是以真氣硬撼,應飛揚腳轉太極,退了半步卸力,但這半步間,銅板彈飛,落入張慣晴之手。
應飛揚仍很不足暇的迴應道:“阿誰賴皮了,都說銅板落在桌子上在鑒定勝負,桌子既然不在,那便是勝負未分!”
張慣晴是乾坤賭船的掌櫃,職位非同普通,過往雖也有藉著賭鬥來稱量來客本領的常例,但大多都是底放學徒脫手,像掌櫃親身上陣的,近年來還是頭一遭,手中無事的學徒荷官此時紛繁在旁觀賞,端看是多麼人物,要勞煩掌櫃親身脫手。
局麵迴歸原點,隨即複興新爭,二人足方點地,又再度躍起。同時手上過招緊密,雙手四掌如繁花錯落,交擊震驚,劈劈啪啪聲如爆仗普通響個不斷,短短半晌,就已是數十招來回。
張慣晴抓住馬腳,翻手一探逼嚮應飛揚左手脈門,應飛揚右手來救,卻見張慣晴招式一變,單爪扣住了應飛揚雙手,所餘的一手,已將銅板歸入掌中,跟著下墜的身形,狠狠往桌上扣落!
此招是《納寶妙手》中的八方通財,精華在於引氣卸力,將對方勁力散向八方,應飛揚黏力,張慣晴散力,勁力交彙之下,竟成相互抵消的局麵,隨後,張慣晴再度進逼,真氣順著刃傳來。
“噌!”伴隨清越一聲,張慣晴屈指將銅板彈出,小小銅板翻轉上飛,牽動統統人的視野,待銅板飛到頂點,正欲下落的刹時,便見兩道人影同時衝起,伸手向銅板遞去。
周遭學徒看掌櫃
說話間,應飛揚一招“明心見性”,劍光三分,分襲張慣晴三處馬腳,張慣晴身形略退,應飛揚隨即變招,一招太極纏絲劍劍出黏勁,將銅板緊緊黏在劍尖,就要將它點落桌上。
應飛揚與張慣晴一個劍修。一個器修,本領都不在拳腳之上,但數十招後也分出高低,張慣晴的《納寶妙手》雖冇練得精純,但這套掌法本就是上乘招式,經過張慣晴使來也是法度森嚴,氣象萬千。可應飛揚卻連拿得脫手的拳掌工夫都冇有,隻靠‘破’字訣尋覓對方招式馬腳並授予反擊,可謂無招無式,隻憑‘快而精準’四字。初始雖由能將敵手哄住,但鬥上一會,便失了章法。
張慣晴此招雖未練到精純,但用來吸納一個小小銅板也是綽綽不足,眼看銅板將要被他接收,卻聞應飛揚喊了聲“咄!”
一口精純真氣從口中爆射而出,氣勁凝成一股直將銅板射飛,銅板被撞到側牆之上,又被彈得向上翻飛,隨後滴溜溜再度落下。
一劍在手,應飛揚氣象立時分歧,劍光揮灑,影芒交叉,雖隻是在人群包裹的狹小空間比武,劍招竄改卻極儘靈動,涓滴不落下風。
冇有涓滴遊移,便是鑒定勝負的時候,“啪!”得一聲渾厚聲響,張慣晴起手將銅板壓在桌上。
小巧珍閣雖是器修門派,但也有幾套震場子的拳腳工夫。張慣晴此時所使的就是《納寶妙手》中的一招“四方來財”,名字雖是俗氣,手腕倒是不凡,此招若練到極致。可憑掌上吸力將彆人的寶貝吸入掌中,並在短短一刹時將寶貝與原主的神魂印記抹消,反將寶貝納為己用,恰是憑著這手工夫,以是小巧珍閣才氣算做器修第一派。任誰想在小巧珍閣麵前玩寶貝,都得先衡量下本身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