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兒頓時氣鼓鼓:“兩個冇知己的,轉頭看我清算他們!”
有聖旨包管,天然不是兩個孩子混鬨,李綵鳳頓時喜出望外,摟著杏兒道:“過了明路就好,我就怕你年紀小,給人等閒哄去。”
說著讓柳義兩口兒和杏兒先上車,他和青鬆騎馬跟在車旁。
“爹!”杏兒嗔道,“我就是七老八十,也是你們閨女,像小娃娃咋了?我要做一輩子小娃娃哩!”
她話是這麼說,未幾久馬車到彆院,又像個大人似的忙東忙西,到處籌措,連彆院大管家都不如她繁忙殷勤。
“你們不曉得我爹孃愛好,還得我來。”杏兒底子不放心旁人,她來都城已有幾個月,自發得是個熟人,爹孃對都城還生得很,她就要做起主來。
柳義伉儷兩個又細細查問杏兒,究竟兩人如何定情,她如何給召進宮裡去說話,娘娘們待她馴良還是冷酷……
不過幾個時候,旨意好似插上翅膀,飛得滿天下都曉得。有些人捶胸頓足,恨自家冇得著如許好機遇,有些人則說:“都說太子大婚時,盛況非常,可惜我冇能趕上,這回可要住在都城,等著看太孫大婚。”
李綵鳳把杏兒招到跟前,小半是免得她給大管家拆台,一大半倒是為著他們兩口兒對著和圳尷尬。
杏兒另有小半年才氣完成學業,家裡熱火朝六合預備婚事,她頂著準太孫妃名頭,還是每日去女學讀書,還是交課業、測驗,先生們見她不驕不躁,也悄悄讚歎她穩得住。
幸虧杏兒一來就翻開話匣子,興趣勃勃地問她爹孃龍鳳胎有冇有健忘她,李綵鳳道:“哎喲喲,他們纔多大點子人,幾個月不見,連親爹孃都能忘得差未幾,更何況你。”
更彆提外頭行走時無數便當,如果她心性略差些,隻怕就要給這等光榮衝得頭昏腦脹,飄飄然起來,不記得自個兒幾斤幾兩。
伉儷倆在路上,還不曉得和圳已選定太孫妃,且稟明過父母及帝後,隻當兩個孩子混鬨,內心一格登,麵上撐出笑意,就要給和圳見禮。
且說柳義伉儷兩個掛念閨女,自承平縣日夜兼程趕往都城,一起未曾停歇。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路途中不免各種不快意,因想著閨女,倒也不甚在乎。
柳義是出門慣了的,李綵鳳可冇出過遠門,幸虧有丈夫顧問著,一起磕磕絆絆,伉儷兩個倒更添一層篤愛。
青鬆心說,和圳一貫聰明,唯獨在杏兒的事情上頭,因格外正視而格外笨拙。他笑道:“冇啥事,再等等就好。”
柳義兩口兒緊鑼密鼓地預備嫁女,又帶信給宋好年,托他變賣鄉間產業,好給閨女添妝——雖說太孫大婚自有規製,原也用不著孃家籌辦啥,可他們總要給杏兒預備下壓箱底的財物。
一家三口捧首痛哭半晌,和圳在外頭焦急,想掀簾子看看裡頭景象,又恐嶽父嶽母臊皮,急得問青鬆:“孃舅,這可如何辦?”
杏兒這纔想起爹孃還不曉得她已承諾和圳要嫁給他,未及言語先紅了臉,好一會兒才道:“爹,娘,我就將近做太孫妃,過些日子聖旨就下來。”
幸虧杏兒並未曾發飄,皇家看在眼裡,太子妃那邊隔三差五就送些吃穿用度來,一回比一回好,可見對杏兒對勁。
和圳那裡敢受他們的禮?趕緊把人攙住,笑道:“這裡不是說話的處所,先去下處。”
杏兒遺憾地看一眼馬,“我也會騎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