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漢逐鹿_第一九七章 壽春城劉曄勸進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自古以來,壽春便是軍事重鎮,兵家必爭之地。當長淮之衝,東拒淮河,西扼淠潁,襟江而帶河,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袁術看了看嚇得麵無人色的袁胤,輕笑道:“啟事很簡樸,隻因為你姓劉!”

“咦?”

至於老當益壯的黃忠,那更是令媛難求的良將,年近古稀都能提刀上陣陣斬夏侯淵,便是古之廉頗也頗不如他。

袁術謹慎翼翼地將手裡的物件放在了身邊,背動手站起家來,傲然巡查了一圈廳下的文武群臣,眯著眼睛點了點頭,手指在人群當中,俄然厲聲叮嚀道:“將劉勳,劉曄等統統姓劉的人,給我揪出來!”

西望荊襄,東俯吳越的袁術,雙手捧著一個黃布包裹著的方形之物,滿臉誌對勁滿地呈現在了都麗堂皇的議事廳上。

劉曄,字子揚,淮南人,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以後,幼年著名,被許子將評為“佐世之才”。本是劉勳部下,後隨劉勳一同歸順袁術。

畢竟有著四世三公的餘蔭,袁術固然在和曹操的爭鋒中屢戰屢敗,但占有壽春以後,仍然有很多心胸弘願的能人異士前來投奔。不管是不是有真本領,但議事廳上,倒是人滿為患,人頭攢動。

韓俊第一個公開站出來反對這個決定,來由也很簡樸,那就是劉真和已故天子獻帝血緣雖近,但這並不敷以讓他登上職位。並且最首要的是,這件事從未收羅過他這個大漢大將軍的同意。

袁術點了點頭,稍作沉吟擺擺手道:“鬆開吧!”

琅琊人劉勳,本為廬江太守,但因袁術勢大,在連敗兩陣以後,迫於情勢而不得不低頭請降。

轉戰淮南以後,袁術終究體味到了勝利者的感受,陳瑀,劉勳等小蝦米,讓他重新拾回了信心,也重新想起了之前惦記已久的事情。

在西川,劉璋與漢中太守張魯因私仇也是打了個不亦樂乎,互有勝負,短時候內誰也何如不了誰。

韓俊確信,和他本身的安危比擬,黃忠和甘寧必然是劉表能夠捨棄的工具。

目睹的袁術已經動了殺心,還不想英年早逝的劉曄,隻能是一狠心,以參拜天子的禮節跪倒在地,忍著噁心說出了上麵的那一番話。

大漢司空曹操,宗正劉虞,太常楊彪等一乾重臣,商討以後,共同推舉孝仁天子劉萇以後,孝靈天子劉宏的侄子,現任解瀆亭侯的劉真繼天子位,年號泰平。

悄悄點了點頭,袁術眉頭俄然又皺了起來,厲聲喝問道:“劉曄,你不是漢室血脈麼?如何能說出如許的話來?”

劉曄悄悄鬆了一口氣,不露聲色地給了劉勳一個埋冇的手勢。

目睹局勢不秒,劉勳一咬牙拔刀在手,退後兩步,猛地將袁胤扯到身前,瞪著袁術,目呲欲裂地喝問道。

劉曄當即答覆道:“周公吐哺,不成謂不賢;成康之治,不成謂不明。然仍有犬戎東來,攻破豐鎬。由此可見,王朝興衰,正如天道循環,陽極必反,盛極必衰。自高祖天子斬白蛇叛逆始,大漢已有四百餘年天下,已經是千瘡百孔,藥石難返,天道如此,已非人力可救。是故,另擇新君明主,另創新朝亂世,乃是沉屙難起之天下獨一挑選!”

新天子的環境,向來都不是甚麼奧妙,是以新任天子的敕令一出,天下便即群情紛繁。當然,淺顯百姓最多也就是在私底下腹誹一番,悄悄地吐一口痰表示絕望罷了,不會掀起甚麼波瀾。但是對於各懷心機的諸侯們來講,這卻不啻於一道驚雷從天而降,讓他們本就不是安靜的內心,完整沸騰了起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