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明_第八十章 三路大軍殺入寧鎮山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楚軍就像那隻好笑的驢子,看上去像是個不成克服的龐然大物,實在卻馬腳百出,特彆冇有派重兵扼守秣陵關,是個非常非常致命的失誤……張天祿本來覺得,這是汪克凡用心賣個馬腳,暗中另有甚麼狡計和埋伏。現在看來,他是真的忽視了這個處所。

李定國久攻肇慶不下,退回廣西,清軍包抄潮州,郝尚久在破城之日他殺,清軍隨即屠城,死難者約莫十萬人。

胡茂禎和郝尚久從南邊建議打擊,胡茂禎賣力攻打溧水縣,和穆裡瑪構成南北夾攻之勢,同時派郝尚久的偏師攻打橫山。橫山位於寧鎮山區的西南部,緊挨著秣陵關,郝尚久的偏師如果能攻占橫山,便能夠援助正在苦苦支撐的張天祿和劉弘遇。

這也冇甚麼奇特的。在一場大型的戰役中,兩軍之間常常都是錯進錯出,比的就是誰犯的弊端更少。誰又能及時抓住對方的弊端。楚軍要麼是急於求成,要麼是內部呈現了題目,又或者隻是汪克凡俄然抽風。犯了初級弊端,這些都很普通的。諸葛亮還粗心失街亭呢。汪克凡這小子又憑甚麼不會出錯……

現在這個反應纔對嘛!

李成棟兵敗身故,清軍順勢進入廣東,尚可喜圍攻廣州,即將打擊潮州。郝尚久正在主動備戰,鄭勝利卻從背後捅了他一刀,以郝尚久“不清不明”為由,派兵從福建方向打擊潮州,郝尚久腹背受敵,向滿清投降,和清軍一起把鄭勝利趕回了福建。

這個時候,他已經深切寧鎮山區,秦淮河岸邊的地形開端變得狹小。不過岸邊的河堤仍然能夠供馬隊通過……

越是如許,張天祿反而越歡暢。

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疆場老將,經曆豐富的張天祿在疆場上一貫如魚得水,“泅水”的程度的很高,每當仇敵稍有風吹草動,他就能看破敵軍主將的詭計,並且針鋒相對地調劑本身的戰術……但是前一段時候,他卻死活看不懂楚軍的擺設,以是一向謹慎謹慎的冇有冒然脫手,直到他出兵攻取秣陵關,楚軍倉猝回兵,搏命反攻秣陵關,戰局的生長終究回到了他熟諳的節拍。

除此以外,馬國柱又一再派快馬趕往徐州,催促濟爾哈朗儘快帶領雄師南下。他們固然遠在千裡以外,但是通過大運河水道運兵非常便利,以是隻要濟爾哈朗全速進軍,很快也能趕到。

施琅是急於逃脫的叛軍,郝尚久卻占有著主場上風,兵力也較多,又有本地老百姓支撐,天時天時人和都占全了,按說搞定施琅不在話下……但是兩軍交兵的勝負,關頭還要看軍隊的戰役力,和名將施琅比起來,郝尚久的軍隊差了不止一個層次,把施琅包抄了一個多月,卻一向冇能把他吃掉。

他事前早就想到,秣陵關之戰必定是一場存亡惡戰,以是把三千鎮江兵頂在前麵當炮灰,他的三千嫡派卻守在前麵。固然開戰僅僅四天,鎮江兵就拚掉了七百多人,卻冇有傷到張天祿的元氣。一點也不心疼,至於劉弘遇一樣喪失慘痛。他就更不在乎了。

風險?哪有甚麼風險?

“冇錯,就是黔驢技窮。端木先生公然好學問!”張天祿卻興趣勃勃,聽到高興風趣的處所,忍不住哈哈大笑。

過了兩年,李定國第一次打擊廣東,對肇慶建議猛攻,郝尚久再次舉旗反清,呼應李定國,並且派人和鄭勝利聯絡,一起出兵答覆廣東全境……鄭勝利收到信後,先是按兵不動,然後率雄師進抵揭陽,“征輸行糧,各寨樂輸”,把本地的夏糧網羅一空後就滿載而歸。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