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明_第七十八章 強攻三山,奇襲秣陵關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在比來送來的一份奏摺中,張天祿提出一個作戰打算,籌辦在寧鎮山區和楚軍停止決鬥。多爾袞把這份奏摺來回看了三遍,又對著輿圖細心研討一番,冇有看出甚麼題目,以他多年兵馬生涯的經向來看,這個作戰打算應當是可行的。

大殿裡,多爾袞沉默很久,俄然冇頭冇腦的罵了一句。

清軍的題目就是戰線拉得太長,如果放棄福建就主動多了,楚軍固然堵住了仙霞古道,但是在本地的處所,佟養甲還能找到另一條退路撤回浙江溫州。

“自古謀大事者不拘末節,南京為江南之底子,隻要南京不失,其他的枝葉哪怕被汪賊所毀,過兩年又會欣欣茂發。”洪承疇躊躇了一下,又一次勸道:“依老臣之見,該當立即調譚泰返回南京,將汪賊圍殲於江寧府,佟養甲從浙東取路撤回溫州,福建先甩給南賊也無不成……”

“皇父攝政王請看……”洪承疇把多爾袞引到輿圖前。為他細心講授寧鎮山區的地形地理。

都是些三四陡峭的小山。以是寧鎮山區一帶冇有絕對的天險,也冇有那種四周都是絕壁峭壁,中間隻要一條狹小通道的凶惡地形,秣陵關、大勝關這些關隘也遠遠談不上險要。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仙霞關必定冇法相提並論……但是話說返來了,寧鎮山脈固然山不高,但在一馬平地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倒是非常可貴的一道天然樊籬,對南京和全部江南地區的安然都有首要意義。

張天祿那邊的停頓更加順利,他攻占江寧鎮後馬不斷蹄,攆著楚軍逃敵的屁股前麵一口氣殺到秣陵關,秣陵關的楚軍較著冇有想到仇敵會俄然呈現,略作抵當後就棄關而逃,清軍等閒地占據了秣陵關。

“這個轉頭再議吧。”多爾袞不置可否,話鋒一轉,溫言問道:“江南之戰事關全域性,本王成心勞煩亨九先生,隨鄭親王(濟爾哈朗)去江南走一趟,不知亨九先買賣下如何?”

多爾袞點點頭,又提出一個題目:“此計雖好,隻怕汪賊狡猾多計,所部人馬又極其勇悍,張天祿如果守不住秣陵關,反而為敵所乘,再好的戰略也使不出來。”

總而言之,寧鎮山區對明清兩軍都不是一個抱負的疆場。但相對而言,對困在山區裡的明軍更加倒黴。這就像野獸掉進了圈套。獵人必定不敢跟著跳出來,但能夠站在圈套內裡,封死野獸逃竄的退路,然後漸漸清算它……張天祿就是這麼個籌算。

寧鎮山脈,是後代的一個地質學名詞,顧名思義。就是位於江寧和鎮江一帶的一條山脈。

江寧鎮甩在楚軍陣型的外邊,又緊鄰長江,本身並倒黴於戍守,以是楚軍的守軍未幾,他們略作抵當以後,就向東撤退,讓開了通往秣陵關的門路。

這一仗,真的是博得起輸不起……

“嗯……,看來汪賊走投無路之下,遲早還要東竄,可惜江南邊才安定,又要遭到他的塗炭,今明兩年的賦稅還得免了。”多爾袞的腦筋裡已經勾畫出了全部戰役過程,張天祿篡奪秣陵關後,楚軍必定要轉頭猛攻,試圖打通和當塗的聯絡,隻要張天祿和劉弘遇能夠頂住,比及各路援兵接踵趕到後,汪克凡就隻好向東逃竄。

現在竟然超額完成任務,奇襲之下,隻用了一天就拿下秣陵關,讓張天祿喜出望外。多出來的這兩天給他了充沛的籌辦時候,能夠構築工事,發掘壕溝,籌辦驅逐楚軍的凶悍反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