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江西北部和湖廣之間另有大山隔絕,在滿清看來,這裡已經是安然的大火線,兵力非常空虛,恭義營俄然殺入江西,如入無人之境。
“公然不出我所料!”
金聲傑派出標兵探馬到處刺探,都冇有反賊的動靜,就留下一千人馬駐守建昌縣,帶領其他兩千綠營直搗匪巢武寧。
在武寧休整了幾天後,恭義營再次出征,水陸並進,浩浩大蕩,向修水河下流的建昌縣殺去,一起上大張旗鼓,到處張貼抗清檄文,把陣容鬨得轟轟烈烈。
瑞昌東門外就是湓江(今龍開河),江邊另有十幾個小小的湖泊水池,星羅棋佈,地形狹促,金聲傑老於用兵,深知此中的風險,派出幾波探馬標兵擺佈檢察,確認冇有明軍埋伏才謹慎進步。
建昌縣(今江西永修)位於江西要地,縣裡除了三班衙役,一兵一卒都冇有,縣令傳聞武寧的“反賊”來了,一邊向南昌府求援,一邊拚集了幾百名青壯籌辦守城,不料這些青壯們俄然反戈一擊,翻開城門把恭義營放進了縣城。
逃!
既然空出了東門,金聲傑就決定從東門入城,他的軍隊馳驅了整整兩天,恰是人困馬乏的時候,先入城歇息一夜再和明軍作戰。
他立即派出信使,趕往南昌府和贛州火線垂危,金聲桓正在儘力攻打贛州,江西要地兵力空虛,俄然冒出來這麼大一股明軍,還到處煽風燃燒,搞不好就是燎原之勢,不成清算。
三天以後,金聲傑纏著繃帶,跟從金聲桓的雄師回到了瑞昌,見到西門城牆上一個龐大的缺口,才明白瑞昌是如何失守的,但這個缺口如此龐大,就像天雷炸開的一樣,又讓他目瞪口呆,百思不得其解。
金聲傑大驚失容,部下士卒也都慌作一團,正在此時,身後又響起了海嘯山呼般的喊殺聲,湧出來一片黑壓壓的長槍陣!
入彀了!
逃竄途中被明軍掩殺,必定會死傷慘痛,但是他已經顧不上了,隻但願儘量跑得快一些,儘量多逃出一些人馬。
金聲傑終究明白了,這支湖廣的明軍為甚麼要偷偷摸進江西……他們的目標實在是九江!是武昌府的勒克德渾!
既然是義軍魁首,當然要和雄師一起出征,樊文欽和家人長幼揮淚相彆,頂著一個子虛烏有的鎮武伯頭銜,打著威風凜冽的鎮武伯燈號,“帶領”恭義營殺向建昌縣。
太奸刁了!
在這篇檄文中,不但有寧州、武寧兩縣多位縉紳豪強的署名,樊文欽更自稱大明鎮武伯,要“奮勇發兵,廣羅豪傑,劻扶帝業……”,彷彿是豎旗抗清的義軍魁首。
一起冇有產生任何不測,他帶著三千綠營兵來到了瑞昌城下。
對大明朝來講,省界比版圖還要崇高,湖廣的明軍毫不會進入江西,江西的明軍也毫不會進入福建,哪怕江西被清軍占了一大半,何騰蛟等人卻始終見死不救,清軍對此早就習覺得常。
瑞昌,位於江西省北部,間隔九江府重鎮不過百裡之遙!
南昌府很快派來了援兵,三千名綠營精銳,領兵的將領是一名參將,是金聲桓的堂弟金聲傑,但他趕到建昌縣以後,看到的隻是一座空城。
將計就計!
“咚!”
他立即集結兵馬,掉頭北上,半路上又收到了金聲桓的急令,命他立即前去援助九江府,金聲桓本人則分開了贛州火線,親身帶領兩萬雄師乘船順贛江趕來。(下文中的贛江都是江西省最大的河道,而不是贛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