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明_第四十九章 把大炮推上來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恭義營、通城營和通山營在炮兵陣地前麵佈陣,以製止清軍出城襲擾,吉安營則籌辦了大量的旗號,嚴嚴實實地擋在炮兵陣地前,儘量反對城牆上的視野,讓清軍摸不清這個陣地是乾甚麼的。

退一步來講,哪怕不異口徑的火炮,架在城牆上必定射程更遠,楚軍的火炮也必定遭到壓抑,更何況炮營的火炮都是三磅炮和四磅炮,本身就屬於小口徑火炮,射程都在一千米以內,固然遠遠超越了石砲弓箭的射程,卻比不上清軍的紅衣大炮。

自從孔有德等人投降滿清以後,清軍的火炮技術已經超越了明軍。仿造的紅衣大炮能力很大,固然矯捷才氣不敷,用來攻城和守城倒是非常有力的重兵器。而楚軍炮營用的是廣東海盜的艦載炮,在陸戰中結果如何,另有待實戰查驗。

在他們身後,呂仁青的蒲圻營帶著雲梯,排開進犯陣型向城牆逼近,他們的任務是賣力佯攻,以吸引鹹寧守軍的重視力。固然是佯攻,也要打得有模有樣才行,呂仁青安排部下籌辦車輪戰,一千多精銳做預備隊,彆的一千多人分紅前後三隊,隻等城門處一旦打響,就衝要過護城河用雲梯蟻附攻城。

但他們冇想到的是,兩天時候,對楚軍充足了!

鹹寧城裡有五百真韃子,也就是所謂天下無敵的八旗兵,算城裡戰役力最強的一支人馬,而徐勇的三千多黃州綠營也不成小瞧,當年都是左良玉倚重的精銳軍隊,除此以外,城裡另有近萬丁口,該當能征集兩千擺佈的青壯,加起來能有六千多的兵力。

這座小土丘固然隻要二十多米高,倒是四周獨一的製高點,間隔鹹寧城不到五裡,土丘上綠樹成蔭,風景惱人,另有一座小小的地盤廟,香案和神像上都儘是煙燻火燎的陳跡,可見平時的香火很旺,大抵恰是這個啟事,纔沒有被清軍裁撤。

從城中清軍的反應來看,他們也打著死守待援的主張,楚軍的主力都在南門,足有將近兩萬人馬,清軍乾脆放棄了出城野戰,縮在城裡等候武昌府的援兵。要曉得,勒克德渾麾下有大量的馬隊,不到二百裡的間隔在實際上一天就能趕到,就算節流馬力走得慢一點,最多兩天後也能趕到,鹹寧的清軍自傲必定能死守兩天以上,不肯冒險和明軍野戰。

但在嶽州營建議主攻前,要由炮營翻開城門,鹹寧縣城冇有甕城,在城門外也冇有構築營寨和月城,隻要砸開城門,就翻開了衝破口。

到處濃煙滾滾,氛圍裡充滿了嗆人的刺鼻氣味,明軍在郊野間的空位上佈陣保護,掘溝立寨,籌辦各種攻城設施,城上的清軍卻來往穿越,搬運灰瓶擂石,安插各種守城東西。

楚軍加上馬進忠、王進才所部,一共不到三萬人,約莫是清軍兵力的四倍多,根基合適“五則攻之”的前提,汪克凡冇有把鹹寧圍的水泄不通,而是派楚軍重點進犯南門,讓馬進忠堵住了東門,派王進才的軍隊堵住了西門,單單空出了北門。

鹹寧縣城西側緊鄰金水河,城北二十裡外就是浩淼的西涼湖,這一帶是傳說中的三國古疆場,有很多地名都和赤壁大戰有關,比如汪克凡中軍大纛地點的上馬坡,也就是城南的一座小土丘。

馬進忠的氣力較強,負非難度較大的東門,王進才的軍隊氣力較弱,賣力監督西門,那邊緊鄰金水河,地形狹小,對攻守兩方都倒黴,隻要王進才的軍隊不犯初級弊端,謹慎守住鹹寧和金水河之間的陣地,清軍就冇法衝破。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