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明_第一八四章 南使團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諸位,大老遠的從北京趕來,有甚麼事嗎?”京良起首發問。

使節團順著大運河一起南下,過了南直隸的淮安府後,進入了明軍鄭勝利所部的節製區。顛末聯絡,明軍方麵派來一支軍隊驅逐,護送的一千八旗兵則被髮還北京,五今後到達揚州,被安排在寅賓館暫住。

陳名夏和梁清標本來抱著拖時候的心機,但是一上來才發明,明軍方麵彷彿更不焦急,底子冇把他們這個南使團當回事,內心反倒慌了……莫非說,南明方麵還不想和談?還想接著渡江北伐?冇事理啊,從各方麵的諜報來看,南明方麵現在也是一團亂七八糟的,楚軍喪失嚴峻,也應當需求一段休整時候。

胡高義淡淡說道:“凡是進貢文書,一概由禮部轉啟。”

這個使節團的規格很高,充分表現了滿清和談的誠意,以翰林侍讀學士陳名夏為正使,禮部左侍郎梁清標為副使,以及七十多個文武官員和親隨構成,在一千名八旗兵的庇護下分開北京,從通州乘船順著大運河南下。

不住也得住!

南使團代表清廷而來,直接和南明隆武朝廷聯絡,鄭勝利隻是一員武將,竟敢搶走給隆武帝的禮品,的確是冇法無天……在陳名夏和梁清標想來,鄭勝利不怕南使團很普通,卻要顧忌隆武帝的麵子,他現在表示的如此肆無顧忌,陳名夏和梁清標都被嚇住了,再也顧不上氣憤。

陳名夏幾次求見鄭勝利,鄭勝利卻一向不見,又過了幾天,纔在寅賓館外貼了一張書記:“奉東征提督汪克凡鈞令:清使一行顛末處所,有司不必敬他,著自備盤費。著陳名夏、梁清標等六人進入南京,其他人等一概留置揚州……”

這背後到底意味著甚麼,陳名夏和梁清標從速闡發,還冇闡收回個一二三,鄭勝利又派來了一隊軍卒,直接把他們六小我強行帶走,送到瓜州船埠往船上一扔,再下船的時候已經是長江南岸的燕子磯,領隊的軍官還從陳名夏的承擔裡摸走一塊約莫六錢重的銀子,當作他們六小我渡江的船費,規矩客氣,童叟無欺。

“劃江而治是必然的。冇得籌議。我等固然是虛與委蛇,卻不成過分軟弱。此去千萬不能墜了朝廷的威風。”梁清標笑道:“南明最好浮名,彼主年長。可與皇上為叔侄,我等讓了這一步,其他到處都要據理力圖,百史可要籌辦好激辯群儒啊,哈哈,哈哈哈。”

“有文書麼?交給我吧。”胡高義輕描淡寫的模樣,彷彿在說一封平常的家書。

“話是這麼說的,但這賊寇殺之不儘,天下總難承平。”陳名夏顯得很悲觀:“天下糧賦半數出於江南。現在卻被南明占有,漕運隻能調撥江北之糧,待孔有德、譚泰汛守江淮後,入京漕運恐怕更是馳名無實,免不了還得在北方各省加征賦稅,到時候又與崇禎朝的局麵一樣。唉,剿賊剿賊,剿的了一時,剿不了一世啊!”

(“順案”是弘光朝廷的較著失誤,或者說是黨爭引發的不良結果,當時馬士英和東林黨爭權,東林黨搞出來“童妃案”“太子案”等等來進犯弘光帝,馬士英就反過來辦“順案”打擊東林黨,像陳名夏如許曾經投降過李自成的文官都被峻厲查辦,很多人最後倒向了滿清……從陳名夏本人來講,投降滿清後表示的很主動,的確是個助紂為孽的鐵桿漢奸,但貳內心對大明一向餘情未了,在順治十一年群情時政,宣稱滿清隻要命令“留頭髮,複衣冠,天下即承平”,被順治砍了腦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