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根台的第二個建議,就是忠義兵建立結合參謀本部,作為老營統帥軍隊的最高批示構造,參謀本部下設作戰參謀部、傳令參謀部、軍需參謀部、諜報參謀部、畜力參謀部、醫務參謀部等六大部分,任命有資望的職員充當各參謀部總辦,選用益都軍校的最優良學員充當參謀軍官,
第二天一早,李全就來商討締盟的詳細事項,當下就商定在彌河兩岸各自設防,濰州軍李全和李福進入益都老營參與決策,同一批示兩軍,益都老營對兩軍重新整編,同一燈號衣甲設備,同一軍令政令,同一分派物質,兩邊軍官互調,濰州軍調派中、下級軍官到軍校參訓,
大師對巴根台的建議都表示附和,事情就如許定了,忠義兵老營有5個核心人物,對這幾小我也做了一個合作,楊妙真在益都籌措糧餉,李福在濰州籌措糧餉,迪烈賣力忠義兵軍校教誨事物,巴根台賣力組建和帶領參謀本部批示作戰,李全賣力整編軍隊,
楊妙真、巴根台和李全等暢談了一日,第二天李全、李福帶領5百名濰州青年軍官跟從巴根台和楊妙真來到彌河西岸,
嚴實說道:“敗軍之將,當然願遵益都老營將令,”
如果我們再如許自傷殘殺下去,試問我們有誰能抵擋花帽軍的驕兵悍將,我們隻要連合起來才氣禦敵,保住我們在益都和濰州的故裡,保住我們數十萬軍民的故裡,”
楊妙真對忠義兵統統軍政民政大計有最後的決定權,巴根台任總幕僚長,仍稱忠義大帥,是忠義兵軍事上的實際批示者,
堂下諸將七嘴八舌的喊起來:“情願結合,從命益都老營,”
我們幾輩子的家傳地盤被他們刮田奪走,這個院子裡的人哪個沒有一肚子委曲,一身深仇大恨,你們都是血性男兒,莫非我們就該引頸就戮,就連我這個小婦人也不甘被他們淩辱,我們隻能起而抵擋,保住我們的糧食,保住我們的地盤,庇護我們的親人,
巴根台說道:“賢人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們是以義發兵,金人殘暴,我們刻薄;金人搜刮百姓,我們扶植故裡;金人虐殺小民,我們大家劃一;金人要人死,我們要人生,長此以往,此民氣必定倒向我們一邊,民氣一失,即便金人有百萬之眾也不堪一擊,
如果我們遣返這些俘虜,這些人必有戴德,即便是將來還是被金人簽軍,你想他們會甘心與我們為敵麼,反過來,如果他們不肯意在這裡,我們留著也不過是留一些心胸不滿的人,有何用處,”
楊妙真說道:“既然如此,明天我們就歃血為盟,結為盟軍,這支軍隊受老營同一批示,但是這支同一的軍隊不該該再叫益都紅襖軍了,我們就叫山東忠義兵如何,今後今後,我們一起奮戰,打出一個忠義承平天下,重修我們的益都城,”
嚴實歎了口氣說:“我本是長清農戶,蒙前人來了不得已參軍保衛鄉裡,但是金朝的東平行台卻誣告我私通宋國,並且出兵欲倒黴於我,莫非我就任由他們抓去殺死,我隻能領著大師衝出重圍,這才上了青崖山,”
楊妙真喝令取來雞犬馬,當即就在堂下殺死,世人飲了血酒,發誓安危並濟,禍福與共,同生共死,山東忠義兵就算是正式成軍了,紅襖軍名號正式燒燬,益都老營改稱忠義兵老營,成為了最高的軍政批示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