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青州如何辦?我看公孫瓚占有河間不去,應當是還想與田楷結合。”
劉備對鮑信感激不儘,欣然從命。
袁紹底子冇有讓他留在兗州的意義,他要趕他去青州,前提還是他要幫手袁譚打敗田楷。
半個月後,劉備一行達到鄴城。
袁紹也曉得劉備守不住兗州,但正因為如此,將來穩定河北以後再取兗州才輕易。田豐與他定見相左,貳心中不快,卻冇有透露在臉上,仍然彬彬有禮地說道:“依元皓之見,該當如何?”
“主公宗子顯思便可。”
劉備很想解釋一下,但在是袁紹的麵前,他冇有解釋的勇氣,也冇有解釋的底氣。他方纔與兗州士族鬨翻,冇有袁紹的支撐,他底子不成能在兗州站住腳。去青州也不錯,起碼他在青州另有一點根底。隻是如許一來,就必須與田楷開戰,與公孫瓚撕破臉了。
袁紹隨即叫來了袁譚。袁譚大喜過望,連聲承諾。
袁紹的氣味有些粗重,久久冇有說話。他曉得田豐想說甚麼。田豐、沮授一向想勸他向朝廷稱臣,入朝主政,行禪讓之事。但大部分文武都反對這個觀點,袁紹本人也反對。他在洛陽養名多年,又曾入何進大將軍幕府,在朝廷做過官,曉得本朝養士百餘年,士大夫重時令乃至有些過火,此時的環境與王莽時不一樣,想效仿王莽故事、行禪讓之事毫不是田豐等人想的那麼輕易。
“將軍,孫策不過一小兒,不值主公為慮。主公應當擔憂的倒是太尉朱儁。朱儁駐兵洛陽,孫策的父親孫堅就在他的麾下聽令,如果他欲對主公倒黴,命孫堅出兵河內,數日可到鄴城,將軍如何應對?”
但是他另有其他的挑選嗎?明顯冇有。
袁紹感覺這個主張不錯,同意了。他和張楊在何進大將軍府時就是同僚,不久前又一起並肩戰役,對抗匈奴人於扶羅。隻不過厥後張楊接管了董卓的任命,成了河內太守,兩人才略微冷淡了些。現在董卓已死,張楊冇有根底,應當很輕易勸降。
公孫瓚固然被擊退,但他現在還在冀州境內,並未斷念。孫策據豫州,虎視眈眈。不久前他還為袁術請到了追諡,讓袁耀擔當了袁逢的爵位,這讓袁紹感遭到了威脅。有劉備在兗州擋著,孫策起碼不能長驅直入,策應公孫瓚。
袁紹方纔疇火線返回。重創公孫瓚以後,冀州情勢減緩,壓力減小,氣候又垂垂酷熱起來,不宜再戰,隻能等秋收以後,氣候涼了再說。得知劉備將家眷送來,非常歡暢。小兒子袁尚已經有七歲了,恰是敬愛的時候,袁紹非常喜好,抱在懷裡捨不得罷休。趁著袁紹歡暢,劉夫人大讚劉備。袁紹開端冇在乎,早晨與劉夫人久彆相逢,不成描述以後,劉夫人又吹了一陣枕頭風,提及劉備穩定兗州的功績,貳心動了。
袁紹的原配夫人李氏已死,續娶的夫人姓劉,是劉岱的族人。袁紹與公孫瓚交兵,勝負未卜,袁紹就將劉氏及季子袁尚安設在劉岱處。現在袁紹擊敗公孫瓚,冀州穩定,而劉岱卻已戰死,兗州被黃巾之亂,當然是把劉氏送去鄴城比較好。既能讓劉備臨時分開兗州,製止與邊讓的進一步牴觸,又能讓劉備建功。
第二天一早,袁紹請來了彆駕田豐。
統統安排安妥,袁紹叫來了劉備。劉備在驛館裡等了一夜,聽到袁紹要見他的動靜,第一時候趕到。見禮結束,聽了袁紹的安排,他的心頓時涼了半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