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國_【番外】告彆(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冇有了 目錄 下一頁

是非真假,冇人能說得清楚,即便孫登本人也不清楚。他懂事的時候,巫山神女和卑彌呼都已經不在了,而孫權本人對此誨莫如深,絕口不提。

孫權的靈位兩側,有巫山神女與卑彌呼的靈位。大吳十二年,巫山神女與卑彌呼鬥法,不分勝負,在苦戰一年後,孫權納卑彌呼為妾,是以征服邪馬台,在東洋安身。

周瑜、蔡琰拾階而上,由孫紹陪著進了享堂,向孫堅、吳太後的靈位上香。周瑜當年與孫策一起參軍,也遭到孫堅指導軍事,算是有半師之誼,他的禮節也比彆人更昌大一些。

第一眼看到這個諡時,孫策也有一種激烈的怪誕感。正如孫登出世,孫權向朝廷稟報宗籍時一樣。

“見過先生。”

大吳四十三年,長沙國,孫堅祠。

孫權本為長沙王,後改封倭王,又封東洋王,交戰東洋陣亡後,其子孫登要求內附。皇太後顧恤兒孫,叨教孫策,孫策便改封孫登為長沙王,又追封孫權為長沙王,諡曰桓。

長沙國祠在孫堅祠左邊,供奉著第一代長沙天孫權。

“多謝陛下,臣父可就盼著這一天呢。”

少年士子愣了一下,看著孫策不說話。孫策笑而不語,孫紹會心,說道:“鐘會,陛下與舒侯不但是君臣,更是知音。襄陽縣又是陛下文膽,深得陛下恭敬。他們伉儷當得陛下一個請字。”

正說著,周瑜、蔡琰佳耦並肩走了出去。固然年逾花甲,但兩人卻幾近看不到一絲白髮,麵色紅潤,行動輕巧,並且節拍分歧,有一種說不出的調和韻律。

孫登喜上眉梢,卻不敢對勁。“都是先生指導之功,門生此文的思路滿是照搬先生《天竺論稿》中的地理篇。”

“哼!”孫策斜睨著周瑜,用心哼了一聲。“你們倆就彆裝了。除了這件事,我想不出另有甚麼事能讓你們伉儷倆一起出馬的。坊間都傳言,見天子易,見天竺伉儷難。”

“陛下,太子,舒侯、襄陽君伉儷求見。”

“臣會馳念陛下的。”孫登眼睛紅了,吞聲道:“臣雖非陛下之子,卻視陛下如父。陛下闊彆,臣隻恨文弱,不能陪侍陛下襬布,為陛下前驅。”

“好了,好了,不說了。”孫策揚揚手。“你們伉儷倆不在襄陽做神仙,跑到這兒來,不但是為了拜祭我父親吧?等等。”孫策俄然愣住,如有所思。“老祭酒本年是九十七?”

“多謝先生。”

“我等這一天已經等了三十多年,一年也不想再等了,來歲正月月朔禪位完就走。”孫策又道:“公瑾,你呢,有甚麼籌算?”

“真的?”

孫權陣亡今後,孫登改封長沙,為孫權立祠,便也為卑彌呼立了一個靈位。

孫紹含笑拱手。“兒臣豈敢與父皇比肩,但願兢兢業業,擔當父皇鴻業,上不負彼蒼,下不負百姓,中不負父皇及三院元老的教誨。”

“有甚麼冇法自處的?”孫策轉頭看看孫紹,聳聳肩。“歸正來歲我就走了,今後享福的是他。”

“文有文的好,武有武的妙,你不必介懷。留在中原,你一樣能為孫氏增輝。”孫策笑道:“孫氏不缺名將,缺真正的博士。你要好好儘力,為後代子孫做個表率,讓他們曉得學習也能夠強國。你王兄征服東洋,首功不是技藝高深、善戰無前的兵士,而是操縱地形誘敵的智囊周不疑、建東都城的大匠彭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冇有了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