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借商:唐德宗期間,為了籌集戰役經費,撤除兩稅法以外還增加了一些稅目。“借商”規定,財產超越萬貫的富商大賈,萬貫以上的部分都要被“借”作軍費。在強征過程中,因督責頗峻,搜校甚急,都城如同盜賊過境,被強行征稅的家庭有“自縊而死者”。(兩《唐書》之《盧杞傳》、寧欣《唐德宗財稅新行動析論》)
[9]總監使:掌管皇故裡囿裁接及辦理事件。總監使偶然也兼掌都城太倉出納。(杜文玉《唐朝內諸司使考略》)
[43]察看使:唐朝的禦史台獨立於行政構造,賣力監察。唐中宗後,禦史台分擺佈禦史,左禦史監察朝廷中心當局,右禦史監察州縣處所當局,此即所謂“分巡”“分察”。監察中心的謂之“分察”,監察處所的謂之“分巡”。“分巡”分天下為十道,派去監察之禦史,稱為監察使,最後稱為察看使,意即察看處所行政。察看使固然名義上是中心官,派到各地區活動巡觀察看,實際上常駐逗留處所,成為處所更高一級之長官。(錢穆《中國曆代政治得失》)桂管察看使下轄廣西境內桂州(今廣西桂林),梧州,賀州,柳州等地。陝虢察看使下轄陝州(今河南三門峽),虢州(今河南靈寶)等地。
[21]延恩匭:武則天時,號令鑄銅為四個箱子,安排在朝堂以外,接管天下的奏報。東邊的箱子叫“延恩”,接管求官的人的自薦;南邊的叫“招諫”,歡迎批評朝政得失;西邊的叫“伸冤”,供有冤抑的人哀告;北邊的叫“通玄”,歡迎關於天象、災變、軍事奧妙獻言獻策。(《資治通鑒》卷二百三)
[41]中書舍人:中書省內賣力為天子草擬詔令的職位。官居中書令、中書侍郎之下,常設六人。正五品上。(《唐六典》卷九)
[18]通衢大道:通往四周八方的通衢。
[37]讚善大夫:太子屬官。太子府普通設有左、右讚善大夫各五人。(《唐六典》卷二十六)
[16]北庭都護:武則天期間設置的軍政機構,辦理西域。與安西都護府以天山為界,山北為北庭都護府範圍。治地點庭州。轄區內的遊牧民族首要有突騎施等。
[42]太子少傅:太子屬官。太子府普通設有“太子三師”,即從一品高官太子太師、太傅、太保,和“太子三少”,即從二品高官太子少師、少傅、少保。(《唐六典》卷二十六)“太子三師”和“太子三少”如許的高官,隻授予極少數對皇室有嚴峻進獻的高官,或者授予落空實權的功臣武將做名譽職位。
[44]宣諭使:一種使職,並非正式職官體係中的官職,賣力從中心到各地通報中心的決定,考查軍政狀況。詩僧皎然有一首《陪顏使君餞宣諭蕭常侍》,此中提到宣諭使的事情內容。
[6]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唐朝實施三省六部製。三省為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中書省賣力行政號令的草擬,尚書省賣力詳細的行政事件,門下省賣力考覈。三省的最高長官中書令、尚書令或者侍中都是所謂宰相。中書省和門下省的長官因為定見不同一,常有爭辯。唐初設置政事堂,作為中書省和門下省長官籌議軍政大事和相乾文書(即所謂“平章事”)的場合。政事堂在唐玄宗開元年間改名“中書門下”,以是宰相又稱“中書門下平章事”。唐朝中前期,宰相成為一種“使職”,越來越多的宰相併非中書令、尚書令或者侍中,而是在本官後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些宰相本官的品級由三品到五品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