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午,王為禦史大夫。
“然也!”尚書令點頭,隨即將本技藝中一向捧著尺一簡奉予禦史大夫。
——能選為丞相府屬吏,也是需求才乾的,不管如何,都不會是笨拙之人。
田千秋點頭,隨即卻忍不住感喟:“本覺得大將軍不會如此……”
但是,王等了一會兒,舊詔還冇有等來,卻等了一聲通報:
——凡聖旨,盛綠綈方底,封禦史中丞印。
回到禦史大夫寺,因為丞相府的傳信已經送來,王便選給傳信加封本身的“禦史大夫之章”。馳傳為五封,每個傳信都要王印上五次,親身脫手封了幾個,王便有些不耐煩了,命人將禦史丞請來。
“誡敕?”王一愣,“敕何人?”
固然是第一次草擬聖旨,但是,王任右扶風數十年,天子的聖旨,他看過的並很多,但是,如他所寫的這類開首的聖旨,他倒是從未見過。
擬好聖旨,去符璽台用璽時,王心中是惴惴不安的。
——禦史大夫有兩丞,秩千石。此中一人,官稱為中丞,在殿中蘭台,掌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禦史員十五人,受公卿奏事,舉劾按章。
田千秋受詔後,立即便交予掾吏,同時讓長史將傳信呈了上來。
田千秋降階相送,王趕緊相勸,兩人便在丞相府的黃閣前彆離。
辛未(注1),禦史大夫奏建章宮。“丞相臣千秋,禦史大夫臣昧死上言,左將軍安陽侯桀、車騎將軍桑樂侯安、禦史大夫弘羊皆數以邪枉乾輔政,大將軍不聽,而抱恨望,與燕王通謀,置驛來往相約結,交通私書,同謀令長公主置酒,伏兵殺大將軍光,征立燕王為天子,大逆毋道。臣千秋等與列侯、吏二千石、諫大夫、博士等議:《春秋》曰‘臣毋將,將而誅’。今桀等罪重於將,謀反形已定,所見書印圖及它逆亡道事驗明白,罪當要斬,其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使天下明知臣子之道,毋敢複有邪僻背畔之意。”製曰:“可。”
田千秋年紀大了,耳力已不甚好,費了好大的勁才聽明白屬吏的意義,隨即便發笑言道:“此非陛降落詔,而是臣子上書,應請所下之詔。”
——數年下來,饒是田千秋夙來寬大,也不免感覺其不近人事。
掾吏一愣,隨即便反應過來:“君侯之意,此詔之啟無誤?”
“奉璽書使者須乘馳傳。敢請大夫封以印章。”田千秋非常客氣。
“有詔敕燕王:昔高天子王天下,建立後輩以籓屏社稷。先日諸呂詭計大逆,劉氏不斷若發,賴絳侯等討伐賊亂,尊立孝文,以安宗廟,非以中外有人,表裡呼應故邪?樊、酈、曹、灌,攜劍推鋒,從高天子墾災除害,耘鋤海內,當此之時,頭如蓬葆,發憤至矣,然其賞不過封侯。今宗室子孫曾無暴衣露冠之勞,裂地而王之,分財而賜之,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今王骨肉嫡親,敵吾一體,乃與他姓外族暗害社稷,親其所疏,疏其所親,有悖逆之心,無忠愛之義。如使前人有知,當何臉孔複奉齊酎見高祖之廟乎!”
事情已了,王便冇有再久留,與田千秋又說了幾句客氣話,便起家告彆了。
——奉璽書使者乘馳傳,其驛騎也,三騎行,日夜行千裡為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