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又往前行了一段路,轉過街角,聽得內裡車伕一聲“籲--”的呼喊,馬車停了下來。柳嬤嬤先下去,轉頭伸出一隻手來虛扶一把,崔綰綰扶著車轅順勢跳下車來。柳嬤嬤一笑,對著車伕揮揮手,車伕便趕著馬車走了。
崔綰綰一一點頭應了。聽話的跟著蓮香,讓她給本身安排榻位,又去找管衣物的劉嫂領了兩身換洗衣裳並一套寢具。回屋裡清算好睡榻,又跟著蓮香去到淨房沐浴了,換上潔淨的棉布衣服,頓時感覺鎮靜很多。
“前頭場子是供高朋們賞樂舞的,前麵的大園子和各處的院子,就是世人起居的處所了。我們小舞優居住的院子喚作梨香彆院,我領你疇昔吧。”
過了約莫一盞茶的工夫,柳嬤嬤表示崔綰綰往外瞧。崔綰綰翻開車廂簾子往外看,就看到一棟兩層高的木製樓,古色古顏,門楣的牌匾上書“邀月樓”三字,那字體蕭灑超脫,仿若仙姿飄舞,令崔綰綰不由想到李白在中秋夜裡白衣飄飄舉杯邀明月時的姿勢,又暗笑本身犯傻,李白這時還冇出世呢。不過唐朝文人的浪漫漂亮也可窺見一斑了,不知這字又是出自哪一名大師之手筆呢。耳邊模糊有絲竹之聲傳來,雖聽不大逼真,卻也覺著旖旎動聽。
“我叫崔綰綰,姐姐今後喚我綰綰就好了。”崔綰綰喜好這個熱忱活潑的小女人。
崔綰綰吃的很高興,這炊事比慈濟庵好,用飯的氛圍也活潑熱烈,中午又底子冇吃甚麼,現在晚餐的胃口天然非常好。看那些小女人,纔是真正小女人的模樣,像極了崔綰綰後代上小學時的風景,一片朝氣盎然。
蓮香一疊連聲的向崔綰綰先容這邀月樓裡的風土情麵,這一會兒工夫,真把綰綰當mm似的疼著,弄的崔綰綰內心又是暖和又是想笑。
這邊馬車上的兩個婢女,跟著一眾丫環仆婦,打理著從馬車上搬下來的行李,從側門進府去了。柳嬤嬤挽著崔綰綰,恭敬的站在一邊等待,待世人儘皆進府了,便挽著崔綰綰上了先前的馬車,叮嚀車伕送她們往邀月樓裡去。
“好啊,綰綰,那你今後喚我蓮姐吧。這裡另有很多像我們普通大的女孩子呢。我們平常跟著姑姑們學樂舞,年節忙時也要照看著前頭高朋們的茶水滴心。”
劈麵的兩個婢女約莫是把崔綰綰這些個神情都瞧在眼底,不由抿嘴偷笑。回過神的崔綰綰看到她二人似在笑話本身,有些赧然的縮了縮脖子,微低著頭不發一言。
“綰綰,今後有的是時候瞧這長安城的熱烈呢。今兒已經快晌午了,長公主急著趕回府裡,這路上就不能再擔擱了。”阿誰大丫頭笑著說,緩了崔綰綰的難堪。
這麼忙活兒完了,就該去吃晚餐了。蓮香又領著崔綰綰去了小舞優們用飯的處所。幾其中年仆婦忙著安排飯食,就食的女孩子們,小些的看上去隻要四五歲,較大的也就是十一二歲。飯堂的氛圍不像慈濟庵那樣沉悶,女孩子們有談笑打鬨的,也有邊走邊擺著舞姿的,中間的嬤嬤們隻偶爾提示一兩句,也並不斥責。吃的飯食是雜糧粥,白饅頭,還配了兩樣蔬菜,並一點點肉食。
進城後的街道想必平坦很多,馬車相稱安穩。車外的喧嘩熱烈傳入耳中,崔綰綰臨時隻能按捺獵奇心,冇有伸手翻開車窗簾往外瞧。雖說世人一起上談笑,乾係冇那麼生分,但崔綰綰深知,她現在還是謙恭謹慎些為妙。心下卻免不了遺憾,這馬車不像後代的車,有著透明的玻璃窗,略微扭頭就能看清車外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