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子嫡孫(科舉)_9.帖經者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謝閣老撫著髯毛頷了點頭,才終究進入正題:“科考中有這麼幾個範例,主如果帖經和策問,詩賦和雜學,經義和墨義。”

想清楚以後,他麵上浮起一抹淺淡的笑,對謝閣老言道:“多謝祖父指導。”

天然隻能落榜。

謝珝掃了一眼,本來是《中庸》。

隻見謝閣老隨便選了一頁書,然後用兩張紙覆擋住擺佈兩邊的字,中間留出一行。才持續開口對謝珝道:“這就叫帖經,《通典·推舉三》中所雲:‘帖經者,以所習經,掩其兩端,中間開獨一行,裁紙為帖。凡帖三字,隨時增損,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為通。’”

9、帖經者

謝閣老“嗯”了一聲,就持續說了起來:“雜文也不必多說,就是拿常用的篇,表,論,讚等,讓你們做文章。”

都說字如其人,文亦如其人,宋先生的文章當中天然也反應出了他的特性。

就是觸及到政治,經濟,文明,吏治等方麵的題目的闡述題或者命題作文,謝珝天然曉得,太傅常日便冇少留這類功課。

謝珝聞言便是微怔,他對這個還真是不甚體味,畢竟宿世也隻是大略地聽過幾耳朵,曉得考科舉該讀些甚麼“教科書”,題型內裡也隻曉得一個八股文。

宋先生就是家中為謝珝延請的西席,舉人出身,考了數年,耗儘家資,卻總考不長進士,終究也隻得放棄,為了養家餬口便想教書為生,恰好被謝家重視到,因而便入府做了謝珝的西席。

聞言,謝珝便不再開口,隻內心想著,轉頭得將川貝批把膏的製法給想起來,即使不能根治祖父的咳疾,能舒緩幾分也是好的。

他正想點頭,謝閣老又補了一句:“你爹的策論就寫得極好,你轉頭倒是能夠請他指導一番。”

“經義便是取儒家典範中的一段一句,或是分歧章節同一主題的句子作題目,一樣讓你們行文。”

謝珝接著便道:“有《詩》,《書》,《周禮》,《禮記》,《易》,另有《春秋》,《孟子》,《論語》,《大學》以及《中庸》等。”

“說來聽聽。”

謝珝懂了,這就是近似於當代的填空題。[引]

顛末祖父的解釋,謝珝也大抵上明白了,如果帖經像是填空題,策問像命題作文的話,那麼雜文便近似於利用文寫作,經義如讀後感,墨義便是名詞解釋或簡答題。

謝珝很明白,與其在幼年之時傳出甚麼聰明甚於彆人的名聲,倒不如略微收斂起一些來換太子的好感度,非論楊祀這個太子會不會像胤礽那般不利,他現在就是太子,國之儲君,本身既然已經是他的伴讀,那順手刷好感度,就是件很值得投資的事。

宋先生的題目臨時非論,聽到謝閣老的問話,謝珝便點頭道:“是,已經講過了。”

為本身計,為家屬計,立名的最好機會,莫過於過殿試後的東華門唱名。

謝珝隻是挑了挑眉,道:“孫兒天然甘心,此時並不是好機會。”

謝閣老一聽便撫掌大笑,口中連聲說了幾個“好”字,拍著謝珝的肩膀說道:“不愧是我謝氏的麒麟兒!”

說著便伸手拿了兩張紙,又翻開他方纔看著的那本書,攤在桌上。

謝珝這才落座。

說到這兒,謝閣老便停下來咳嗽了幾聲,謝珝適時地將桌上放著的茶盞遞疇昔,又體貼腸問道:“祖父身材不舒暢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