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也不去管她,轉頭對羅玲笑道:“羅記者,你們要采訪啥,我儘量共同,有啥題目就問吧。”
劉立濤倒是不反對,不過現在這遊人一天都十來人了,並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放水就擾了客人垂釣的興趣,再說池子裡植物太多,幾近都靠這水活著呢,鵝,荷,鳥。並且這些大魚現在對農家院來講絕對是增加名譽,要說有甚麼壞的影響還看不出來,以是最後也就不了了之,看來得比及夏季了。
劉明點了點頭,也不置可否,又拿了幾個凳子,號召大師坐下。
小茹趕快上前幾步,從樹上摘了個大桔子,蹲下來遞給他,摸了摸這孩子的腦袋,笑著道:“這孩子真敬愛。”
話說這釣起了魚的人都是讓劉立濤來做的,劉立濤彆的菜拿不脫手,做魚倒是一把妙手,吃過的冇有不說好的。
也不曉得這池子裡的魚是如何回事,一個二個傻了吧唧的。就算完整不會垂釣的人,拿著釣竿坐那邊,一小時也得釣起個一兩條。現在這草魚都長到兩三斤重了,鯉魚也得一斤半,就算是最小的鯽魚,也有三四兩。以是每次來的垂釣的人都樂嗬嗬的,感覺在這池子裡釣會魚特有成績感。
小茹可整紅了臉,也不敢去瞪鎮長,不過那眼卻瞅著劉明,臉上的神采清楚寫著早晨要劉明都雅的架式。
彆的樹的桔子都快壓到地了,那棵樹能夠是風水好,老被人摘,上麵的都被搞完,這孩子舉起手來都夠不著。可把他急得。直叫爺爺來幫他。
村民摘的果子都是劉明送的,不收錢的,劉明也不心疼。歸正這果子現在多得很,越摘越多,鄉裡鄉親的,還落小我情。
羅玲也極不客氣,自顧自的摘了個粉紅的大桃子,嘴裡還樂道:“嗬嗬,明天我也來做個摘桃子的人。”
用貝齒悄悄咬了口酥軟的桃子,甜甜的汁水就流進了羅玲的內心,頓時感覺這桃應當是本身吃過的最好吃的桃,看了看四周,統統人都在埋頭大吃本身的生果,就連張鎮長也捧著個西紅柿大啃著,因而本身也不顧形象的大吃起來。
這兩女對垂釣倒不如何感興趣,就想留在這裡看看院子裡的花,聽劉明提及塘子裡的荷花更美卻又心動了。
羅玲撲哧一笑道:“我可不是記者,我是主持人,跟記者兩個樣,我是動嘴的,記者是動筆的。”
而魚頭卻被做成了魚頭湯,也是濃而不膩,吃完的人都說本來天然的東西纔是最好吃的,又大誇劉立濤的廚藝,讓向來黑臉的老劉也紅起了臉。
最讓劉明感到詭異的是這池子裡老出大魚,已經被釣起的是一條二十一斤半的草魚和一條十四斤重的烏魚。另有上了釣連竿子都拉斷了的兩條魚,人們估計那魚不下四十來斤。當旅客用一種畏敬的眼神看著水池,嘴裡讚歎劉明這塘子裡魚的種類和個頭都很齊備的話時,卻不曉得劉明內心倒是苦笑不已。
等世人吃完了生果,氛圍就熱烈了起來。均感覺這生果公然是名不虛傳,吃了還想吃,雖說三十一斤有點貴,不過也算是物有所值。再說了,人家還說這是綠色食品呢,光這名頭也能值個很多錢呢。
因而一聲甜甜的姐姐就響了起來,看來小茹真有當怪姐姐的潛質,對於小孩子駕輕就熟。
拍照機對準了劉明一家,先是讓這一家子跟大師問聲好,羅玲把小茹也算了出來,小茹臉紅紅的,倒也冇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