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貫奏道:“臣覺得如果讓高太尉領兵征討梁山,必能馬到功成。”
趙佶也是一心做著光複燕雲十六州,做大宋第一君的好夢,而童貫便是他屬意的北伐元帥,如何會過分懲罰童貫,並且現在江南摩尼教鬨得更短長,東南數路都有摩尼教徒反叛,前幾日他方纔下旨讓童貫做江、淮、荊、浙宣撫使,討伐方臘。
童貫笑道:“梁山賊寇擅離巢穴,已失了天時。遵循各地回報,梁山兵馬最多不過兩萬,我率二十萬兵馬去剿除方臘,高太尉大可率十萬兵馬剿除晁蓋。以十萬朝廷雄師剿除兩萬烏合之眾,高太尉若還冇信心,能夠從禦營當中調些精兵良將,總不至還怕了梁山賊寇吧。”
高俅趕快謝過浩大皇恩,倒是冇提帶兵出征之事。
高俅聞言,不由一愣。
聽得童貫保舉他,不由迷惑童貫又想給他下甚麼絆子。
童貫退到高俅中間,道:“梁山賊人與高太尉有深仇大恨,此次恰是報仇良機,如何躊躇?”
趙佶聽到能夠遲誤聯金滅遼,頓時便罷了此議,轉而道:“那另有何人可擔此重擔呢?”
本來梁山篡奪青州、淄州以後,梁師成也瞞了趙佶,隻是慕容貴妃卻不知如何得知了其兄死訊,在趙佶那邊一番哭鬨,惹得趙佶籌辦上朝責問一眾官員。
他聽得趙佶這般說,也是盜汗直流,他的拳棒隻是亂來皇上這般皇室中人能夠,拿到江湖上便是三流水準了,更不消說上陣殺敵了。西軍打的敗仗更是不值一提,朝中下去的人都不過是任個監軍的差事,詳細批示作戰的還是西軍將領,他們不過是盜取軍功罷了。
高俅聞言,忙出列道:“不是微臣不肯效力,隻是剋日身子有些不適,怕誤了軍國大事,纔不敢出來搶功。”
梁師成忙湊到趙佶跟前,小聲道:“聖上當時正忙於書畫,主子覺得晁蓋不過是個草寇,便批覆樞密院出兵征剿,過後主子也和皇上彙報過此事。”
童貫笑道:“本官現在隻想著奪回燕雲十六州封王,如果你能剿除梁山賊寇,本官掃滅方臘以後,便可用心籌辦伐遼了。”
且說這日,靜鞭三下響,文武百官至,趙佶一臉怒意的坐到金鑾殿上。
高俅倒是猜疑的盯著童貫道:“這事與樞相大人又有何好處呢?”
趙佶對這位玩伴倒是非常體貼,聞言忙道:“卿是國度重臣,還要多保重身材纔是,退朝後我便讓太醫去你府上診治。”
話音剛落,童貫已出來奏道:“今有梁山晁蓋堆積凶徒惡黨,盜取了青州、淄州,殛斃官吏百姓無數,欲學江南邊臘篡逆稱王。此是親信大患,若不早行誅剿,他日養成賊勢,難以製伏。伏祈聖斷。”
趙佶聞言,不由一愣,轉頭看向梁師成。
他夙來與童貫反麵,梁山與他有深仇大恨,他也不是不想領兵去剿除梁山賊人。隻是先前呼延灼、關勝都冇了音信,他也不感覺本身能比二人強到那裡去,是以不敢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