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一些無能的官吏,籌辦做第一任陝西總督。”大梁官職鼎新已經開端構成,各路派總督總管政事,總兵總管兵事,二者互不統屬,都是從二品大員。各州官長官稱知州,武官稱都監,都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總督和總兵隻要統領權力,無權任命,各路設有監察機構。任諒也是宦海浮沉,對於他的升遷倒是冇有表示出太大的高興,而是道:“太子要歸併陝西路?”晁勇點頭道:“永興軍、鄜延路、環慶路歸併為陝西路,涇原路、秦鳳路歸併為甘肅路。熙河路再加青海湖周遭幾百裡為青海路。”任諒奇道:“宋朝也隻是打下青唐城,改成西寧州,離青海湖另有二百裡。”晁勇笑道:“那就打到青海湖,也不過二百裡嘛。打退西夏,就歸併諸路,朝廷貧乏官,任公還要早作籌辦。”任諒點頭道:“太子放心,朝廷免除農稅和苛捐冗賦,官吏便也少了很多事情,隻要派一些熟諳律法的官吏,再加上朝廷派的進士幫助,也不致出甚麼題目。”“環慶路一向冇有儘忠我大梁,雄師糧草轉運渭州要顛末邠州,我有些不放心。但是邠州冇有儘忠大梁,我若直接派兵進駐邠州,恐怕引發環慶路反彈。以是想留一萬兵馬在京兆府,如果邠州斷我糧道,也可由京兆府出兵,打通糧道。”任諒天然曉得晁勇擔憂甚麼,點頭道:“太子所慮恰是,環慶路首鼠兩端,確切要防備一二。下官雖能統帥永興軍兵馬,但是永興軍的兵馬不敷以對抗環慶路兵馬,下官也正想請太子駐兵以策萬全。”任諒為人樸直,比擬本身的宦途,更珍惜百姓,是以才仗義執言,反對蔡京害民的竄改。當初接到讓他率永興軍歸順大梁的聖旨,百思不得其解,倉猝派人刺探,厥後聽得是梁山兵馬突襲了東京,皇室被一網打儘,頓時傻眼了。漢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漢朝宗室很多,但是冇有人能夠代替皇上的職位。夏啟廢禪讓後,曆朝曆代都是家天下,並且這個家隻是天子一小家子,不是皇族一大師子。皇族犯上,也是反叛。趙佶一脈被一網打儘,也就意味著宋朝亡了。全天下的人都在看各地官員的笑話,看他們如何決定,從小接管的忠君教誨,讓他們接旨,但是明智又奉告他們不能接旨。很多愚忠的臣子看到趙佶的聖旨,便哭著接了聖旨。冇有人敢去勤王,因為誰也不敢帶兵去東京。到時大梁不消出兵,隻要把趙佶推出來就行了。君辱臣死,冇人敢讓天子受辱。除非盤算主張要造反,那勤王也就冇成心義了。任諒出身費事,思惟鬥爭的同時,想的更多的還是百姓。他也曉得西夏必然不會放棄這個機遇,烽火一起,百姓便要多苦多難了。如果無人能抵擋住西夏,恐怕西夏會和安史之亂時的吐蕃一樣,趁機侵犯陝西,乃至禍害中原。因為安史之亂,唐朝天子是跑了的,大半天下還在天子的節製下,能夠變更兵馬抵擋吐蕃。而現在倒是天子被俘,無人批示,各州府恐怕都不會相互救應。任諒自認冇有力挽狂瀾的才氣,並且西軍主力都在江南,就是老種經略相公出馬,恐怕都擋不住西夏人。就在任諒憂心忡忡的時候,種師道派人給他送來一封信,和他說了西北的環境,要想抵擋西夏,他們就必須投奔一個能夠出兵聲援的權勢。宋朝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