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晁勇走到黃潛善跟前,道:“我且問你,宋朝富還是唐朝富?”
一眾大臣也都是奇特不已,一個個豎著耳朵等著太子解答。
黃潛善聞言,忙辯道:“大梁滅宋,微臣怎敢說我大梁不如宋朝,隻是我大梁現在還冇一統江山,海內另有王慶、田虎反叛,微臣纔想臨時和遼國媾和。”
晁勇道:“李世民時,大唐兵馬是擊敗隋末群雄,一統江山的百戰之師。隋煬帝固然施暴*於民,但是對外征突厥、吐穀渾、高句麗,四方蠻夷都要來拜。當時中原百姓是高傲的,因為中原是真正的天朝上國。李世民簽訂城下之盟,舉國高低天然悲忿,當時如果李世民決意死戰,恐怕天下百姓都會以死保衛天朝上國的莊嚴。可惜當時李世民玄武門殺兄軾弟,中原也是暗潮湧動,他不敢和突厥死戰,他怕丟了帝位,才簽訂了城下之盟。當然李世民也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天子,冇幾年便報了仇。”
“那宋朝有錢又人多,為甚麼唐朝是天朝上國,宋朝卻要費錢買安然?”
話音剛落,林沖便出列道:“田虎、王慶不過害民草寇,遼國已是苟延殘喘,現在想趁我大梁安身未穩,虎口奪食,微臣覺得不成承諾他們要求。”
吳用出列道:“田虎、王慶的使者結伴而來,便是想藉助二人之力逼我朝同意,恐怕已有盟約,想要分化二人恐怕不易。”
靜鞭三響,百官各歸各位,恭迎皇上。
黃潛善想了想,道:“唐朝有馬,宋朝少馬。”
黃潛善也不知晁勇是何意,隻好照實道:“宋朝富。”
“宋朝人丁多。”
晁勇道:“賣國之罪。遼國已是日落西山,宋朝尚且想著和金國結合滅掉遼國,奪回燕雲十六州,現在卻讓我大梁和遼國簽訂城下之盟,以金銀調換一時之承平。豈不是說我大梁連宋朝都不如。”
晁勇一腳踢翻黃潛善,回身對文武百官道:“宋朝少的不是馬,而是骨氣。檀淵之盟,距此有一百多年了吧。你們都已風俗了費錢買安然,冇錯,宋朝每年賦稅數千萬貫,給遼國、西夏的不過幾十萬貫,九牛一毛。對經濟來講是無益,但是你們消逝的是漢人的骨氣和漢人的高傲。便是甲士的鐵血都被你們消逝了,遼狗能夠來我中原打草穀,而宋朝邊軍卻不能越境追殺。為甚麼?他們怕被遼狗殺死嗎?不是,他們怕的是被你們這些朝中大佬問罪。而你們這些朝中大佬怕甚麼呢?你們怕的是遼國發兵問罪。”
黃潛善道:“遼國如果隻求擔當前朝盟約,賜他們歲幣,或答應以先應下來,畢竟我朝歲賦數千萬貫,遼國所求不過幾十萬貫。如果戰事一起,所費恐怕要數倍於遼國所求。”
這一觀點也是宋朝文武百官都承認的,很多人聽得黃潛善這般說,都悄悄點頭。
不管晁蓋父子是成心還是偶然,二人恰是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百官也都曉得主殛斃的是太子,對太子天然更加畏敬。
晁蓋坐到龍椅上,不待殿頭官說話,便沉聲道:“昨日田虎和王慶一起派來使者,要求我大梁讓趙佶下旨,永興軍、秦鳳路歸順田虎,京西路、淮南西路歸順王慶。遼國也在邊疆集結兵馬,說已有使者從南京南下而來,要求我大梁擔當宋朝和遼國的盟約,每年給遼國絹三十萬匹,銀二十萬兩。諸卿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