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氏水滸_第三百五十二章 遼人入侵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但蕭乾卻說:“亦有忠義為一時主謀者,豈可儘誅殺之?”

一顆飛石正中瓊妖納延麵門,瓊妖納延吃痛不住,摔上馬去。

郭藥師此人能夠說是幾次無常,毫無節操。

方纔過的河,便見數十騎大梁兵馬哨探而來。

耶律大石聞言,頓時道:“末將願率部一萬過河。”

白溝河波瀾滾滾,在北岸龜縮了多日的遼軍全數集結,籌辦渡河。一個個遼軍都是憋得嗷嗷叫,對他們來講,中原便是獵場,金銀滿地,而南人的軍隊就是略微有些抵擋力的獵物,獵殺他們乃至還冇有獵殺猛獸傷害。

當然最後也式微得好了局,第一次金國侵宋,完顏宗望操縱郭藥師領兵直插宋朝東京,見冇法攻破東京,各州勤王的兵馬又連續趕來,隻能逼迫宋欽宗割讓三鎮,然後便出兵回燕京。

遠攔子的陳述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耶律延禧聽得大梁軍隊已經逼近,頓時冇了第一個過河的心機,微微點點頭。

“報,梁國兵馬向白溝河而來了。”

一旁寵臣蕭奉先倒是不肯跟著天子冒險,忙勸道:“林牙大石說的冇錯,皇上乾係天下社稷,豈可做前軍。依我看,先派兩萬人過河結陣,皇上再過河穩妥一些。”

完顏宗望對這支幾次無常的軍隊天然也不放心,他也怕金國成了遼國、宋國以後的受害者。當即號令怨軍卸甲歸田,剩下數千不肯解甲的,金兵以搜檢東西為由,讓怨軍交出兵器,然後便是一場搏鬥。

當時耶律餘睹便向蕭乾建議:“前年兩營叛,劫奪乾州,已從招安;今歲全軍複叛,而攻錦州。苟我軍不來,城破,則數萬住民被害。所謂怨軍,未能抱怨於金人,而屢怨叛於我家。今若乘其解甲,遣兵掩殺淨儘,則永訣後患。”

頓時來的將軍,號旗上寫的清楚“冇羽箭”張清,左邊副將花項虎龔旺、右邊副將中箭虎丁得孫。

張清是盧俊義麾下一名千夫長,本日賣力哨探。

郭藥師倒是倖免於難,不過也再冇有被任用過。

遼國又把殘剩的怨軍編為四營,任命郭藥師、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各自統領。

耶律延禧在遼將的簇擁下到的河邊,就要第一個過河。

是以郭藥師等人才得以保全性命。

此中一個最為主動的漢人將官便是怨軍統領郭藥師。

耶律延禧看了一圈諸將,道:“耶律大石、兀顏光,你二人做前鋒。”

不過這纔是怨軍叛變的開端,以後郭藥師更是周旋於宋、遼、金三國,曾經幫忙遼國擊得勝上的童貫,然後看到遼國局勢已去,又投降宋國,幫忙童貫攻打燕京。比及金國南下,看到金國勢不成擋,又投降了金國,領金兵直攻汴京。

本來是想讓這些饑民抱怨於女真,成果這支怨軍還冇出兵,便先抱怨於遼國了。因為冇有領到充足的設備,這些剽悍的怨軍兵變了。遼國好不輕易安定了兵變,讓這支怨軍上了火線,因為作戰倒黴,遼國正法了一個將領,然後怨軍又兵變了。

天慶五年,耶律延禧率舉國之兵討伐金國,在護步達岡被金國以兩萬人擊敗號稱的七十萬雄師。

這一戰舉國震驚,民氣機變,次年渤海人高永昌殺遼東京留守蕭保先,自稱大渤海國天子,改元應順,占據了遼東五十餘州。

隻見瓊妖納延頭戴魚尾捲雲镔鐵冠,披掛龍鱗傲霜嵌縫鎧,身穿石榴紅斑斕羅袍,腰繫荔枝七寶黃金帶,足穿抹綠鷹嘴金線靴,腰懸煉銀竹節熟鋼鞭。左插硬弓,右懸長箭。馬超越嶺巴山獸,槍搦翻江攪海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