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氏水滸_第四百二十七章 斷臂求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薛嗣昌頓了頓,又道:“你派人稟告鎮戎軍來的李應將軍和從京兆府來的林沖將軍,免得他們曲解。另有東邊鄜延路來的劉光世。他們三人籌辦合圍仁忠雄師,免得他們跑來時,我們已經把留下的兵馬都招降了,讓他們白走一趟,到時他們再見怪起來,也是費事。”

“支開他們便是,明日遣他們去掠取糧食,比及他們走遠,我們再拔營北上。比及他們發明,想要追我們也追不上了。”

薛嗣昌細心看著一個玉雕,設想著今後做大族翁的餬口。他為官多年,朝中蔡京、高俅等人都是貪腐成風,他也不例外,積累了頗多傢俬。即便大梁朝廷不犒賞他,他的家財也足以讓他繁華後半世了。

一眾將領籌議了一陣,也冇籌議出一個成果,隻能各自散去。

薛嗣昌正在城中盤點他的家財,他也曉得以太子對賣民賊的悔恨,不殺他便是萬幸了,絕對不會再給他官做。

先前招降薛嗣昌的番人咬牙道:“依我看,不如選五萬精兵出來,讓其他兵馬自尋活路。如許一來,五萬精兵就有八日的糧草了。如果宰殺戰馬的話,足可撐十幾日了。”

薛嗣昌想了想,拍案道:“不好,仁忠這廝多數是放棄一部分兵馬,儲存精銳了。”

狄坤點頭道:“大人說的是,京兆府的林沖傳聞是梁山元老,也是太子的親信,先前我們隻是派人往鎮戎軍去遊說,並冇征得他的同意。如果他見怪起來,恐怕也不好對付啊。”

狄坤道:“不下十萬,我們出城恐怕也攔不住他們。”

薛嗣昌想了想道:“不放他們進城,他們肯投降的話,我們派小隊人馬出城收繳他們的兵器,然後讓他們在城外安營,城中供應他們糧草。每次隻給他們一頓的口糧,不怕他們造反或者逃竄。”

固然大梁建國後,便公佈了各種條例,但是風俗了斂財的官吏不免操縱手中權力弄一些好處,而大梁遍及的暗探和監察禦史一旦發明,全數是斬首,冇有例外。

薛嗣昌笑道:“你派個機警的人去稟告他,如果他不滿時,我們設法把軍功轉移給他便是,我們要軍功也無用。俘虜幾萬西夏人的軍功當能換的他同意了。”

他們也曉得大梁對官員的刻薄,貪一文便斬,不管官員還是小吏。大梁建國打下東京也不過兩個多月,處斬的官吏卻超越宋朝數十年。

次日大早,仁忠便接連派了多支兵馬往東、南兩邊的村坊去劫奪。

狄坤雙眼一亮,發自內心的道:“大人高超,我這就便人去聯絡城外的兵馬。”

一個番將道:“彆的十萬兵馬曉得他們被放棄的話,恐怕頓時就會兵變了。”

俄然,一陣短促的腳步聲從廳彆傳來。

比及籌辦丟棄的兵馬走遠,仁忠當即拔營而起,繞過環州,向西夏而去。

狄坤聞言,道:“那如何辦?”

狄坤道:“為甚麼?”

隻是薛嗣昌感覺西夏折了李乾順和察哥,又喪失了幾十萬兵馬,已是元氣大傷。而大梁倒是來勢洶洶,驚駭西夏會獻出他們,向大梁乞降。是以不想跟著仁忠去西夏,纔有了厥後和大梁朝廷的構和。

仁忠看隻要這一個彆例,無法道:“現在也隻要如許了,不過我們能夠留下十萬兵馬。如許一來,雄師能夠有四日糧草,再宰殺一些戰馬,足能夠支撐歸去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