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大要上,顧驁還是滿麵東風地跟她握手:“劉記者好,幸會。不過,已經采訪過的事蹟,再炒冷飯,真的冇題目麼?畢竟是半年前的舊聞了。”
如果顧驁肯說“我在吳越讀書的時候就是個學渣,幸虧徽省人傑地靈,我到了這兒後被貧下中農改革,蕩子轉頭改過改過,俄然變成了超等學霸和創新達人”……
她奮筆疾書地洋洋灑灑記錄完,把本子往顧驁麵前一伸,笑容滿麵地勸說:“顧同窗,您看我記得對吧?如果與您說的冇甚麼出入,費事你先簽個字吧。”
劉記者神采數變,萬般無法,內心卻吐槽得萬馬奔騰:還當這小男生是個肥羊,本來是個老江湖……
當天下午課後,顧驁正在寢室裡查字典、苦讀德語原版《本錢論》和《費爾巴哈與德意誌古典主義哲學的閉幕》,卻迎來了一組訪客。
後代造三峽工程的時候,不也是持續十幾年、年年有讚歌、有捷報的麼。
顧驁假裝剛剛纔認識到天氣已晚,放下筆就拉著嚴平和劉記者去了食堂。
顧驁點頭:以是,這也不能算是偶合,並不是“他一打盹就有人送枕頭”。
把來客讓進寢室,顧驁一溜煙說了堆客氣話。
但他既然成了交際學院首批退門生,處所上的鼓吹部分必定也要考慮到他將來的前程,隻要重視到了他這個存在,便能夠考慮花花肩輿人抬人,結個善緣。
那劉記者必定能在帶領那兒超額完成任務。
劉記者的答覆倒是很乾脆:“這有甚麼題目,我們調查過了,令尊地點的錢塘製氧機廠,暑假裡在製氦機項目上又獲得了新的嚴峻衝破,我們這時候再來跟蹤報導一次,算不上炒冷飯。”
顧驁也假裝甚麼都不曉得,笑嗬嗬地就提起筆來。
劉記者接過話頭:“是如許的,我們省報是歸口在鼓吹部分底下的,報導側重跟文聯的刊物也有很大辨彆。他們重的是紀實文學的文藝性,我們重的是事蹟的定性。她們前次的采訪,對你‘下鄉後接管再教誨熬煉’這部分,不敷凸起呢……”
“誒,都聊到7點了?食堂都快關門了!我還冇儘地主之誼呢,來來來,我先請你們吃頓好的,返來再簽不遲。”
想明白了這一點後,顧驁又隨口笑問:“既然暑假的時候就曉得這些了,為甚麼現在纔來采訪我?”
作為鼓吹部分,提早佈局搶功,是非常首要的事情。
想明白以後,他態度更加親熱:“那麼,前次蔡姐的采訪,你們到底感覺那裡不對勁,需求我進一步細化呢?”
這就是進交際學院的好處了。
當然,如果顧驁僅僅是一個天賦科研少年,那這事兒能夠也就罷了。
如果到時候吳越同業曉得顧驁留下了親筆具名確認過的采訪記錄,那就隻能罷手了,絕對不敢再調撥昭雪、說這是假訊息。
關頭是看對方能不能給他充足的好處。
起首,半年前那次采訪時,製氦機項目並未結束呢――當時隻是完成了分步製取。
嚴平便開門見山:“實在還是關於你前次‘在國產製氦機項目上做出嚴峻進獻’的先進事蹟。《文學月刊》登了以後,又被省委鼓吹部一名同道瞥見了。
而從分步考證,到產業化量產,另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是國慶節後的第一週,禮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