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就這些。”
“藏頭猱”將那份記錄丟給酒保:“封起來吧。”
那老者聽到文笙這句綿裡藏針的答覆,狠狠瞪了她一眼,哼了一聲,帶著弟子揚長而去。(未完待續……)R1292
“好吧。那你歸去好好想一想,四個月後再來。我在你這借書記錄上寫瞭然,下次補考還需找我。”
卻聽“藏頭猱”嗤笑一聲:“我就說剛纔他那一番觀點都是你教的,公然。”
那老者回過甚來,眼望文笙,目光不善。
“藏頭猱”笑了一聲:“好吧,我來查抄一下。也要你對這本書的內容是真正把握了,這是對你賣力,並不是我們這些人成心難堪你。”
這位門生較著之前是做足了籌辦的,“藏頭猱”將他打歸去也不申明啟事,搞得跟成心難堪他似的,難怪此人如此活力。
那門生顛末之前四次補考,這個題目幾近是每考必問,他答覆了好幾次,這回有備而來,侃侃而談:“這《古平琴歌考》裡彙集了前朝數位大師所作的琴歌十五首,儘皆有詞有譜,作者對這些琴歌倍加推許,由此可知,在前朝琴歌這類體例是很常見的,很多人喜好以弦敘情,以歌頌誌,好似一首琴曲冇有詞,大師便不曉得是什[麼意義。”
文笙嚇了一跳。
公然那門生接著又道:“自國師的妙音八法橫空出世,證明樂律能夠遠遠地衝破筆墨之範圍,純樂比琴歌更輕易指導觸及民氣。私覺得,這纔是正道……”接下來他又從幾個方麵細講了純曲的好處,對譚老國師的妙音八法好生膜拜。
“藏頭猱”受對方如此指責,卻並未著惱,含笑道:“做甚麼這麼大的火氣,都說打了小的,老的纔會出來找場子,我可未動你寶貝門徒一指頭,不過是按端方辦事。如果多補幾次考便要通融給過,那國師當日定下來的塔規難道是形同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