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等人都是心高氣傲之輩,見趙雲年青,都不甘居於其下。現在見趙雲主動請辭,具都心生好感,又見曹操對其看重,料其不凡,也不因春秋之故小覷於他,一時候倒是相處和諧。
———————————————————————————————————————————————————————————————
“常山趙子龍。”趙雲仍舊不動聲色。
袁紹故作推讓,世人皆曰非其不成,方纔應允,欣喜之情毫不粉飾,端看他笑得見牙不見眼就曉得了。
“紹雖鄙人,添為盟主,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國有常刑,軍有規律。各宜遵循,勿得違背。”又任命袁術監督糧草。長沙太守孫堅自請出戰,袁紹任命其為雄師前鋒,直進汜水關,其他人等,各拒險要,覺得策應。
再說曹操這邊,一行兩萬餘人,浩浩大盪到達會盟之地,各路諸侯也都連續而至,各自安營紮寨,接連二百餘裡。
二人行至前院,見一青年立於門口,身長八尺,劍眉星目,闊麵重頤,手持一杆銀槍,通身氣勢不凡。曹操立時便迎了上去,關羽倒是落在前麵並不上前。
次日,登台祭奠,歃血為盟。
晚宴時分,諸侯齊聚,商討進兵之策。河內太守王匡道:“本日會盟,搶先立盟主,再議進兵之事。”
檄文收回以後,各鎮諸侯皆起兵呼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投洛陽來。
趙雲卻推讓不受,直言夏侯等人皆是良將,才氣不在本身之下,本身資格尚淺,今後再單獨領兵不遲,現在倒是不必。
兩邊打量一番,隻聽曹操問道:“中間如何稱呼?”
“如何為將,如何為帥?!”
曹操待要問他兄長是何人,關羽已然上前:“子龍大謬,此人酒色之徒耳!汝自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