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兒忙道:“近難期近?姑姑可否奉告是何難?”
巧兒聽了歡樂,真就伸脫手來道:“如此,有勞徒弟了。”
到了第二日,巧兒依約仍舊去周府與周福襄伴讀,李順邇來也無大事,就每日和板兒送了他一程,便順道去了莊子上把守牛羊。青蘋因見了巧兒一麵,一腔心機都放在了她身上,時候在屋子裡聽周福襄那邊的動靜,凡是人誇巧姐如何超卓她便情不自禁的淺笑,故而旁人不知,都覺得她脾氣極好,多喜好與她靠近。
巧兒考慮一回,想著現在乃是春季元始,便答道:“燕棲梁下,百廢待興。”
周福襄便帶了四兒伍兒鹿兒,攜了板兒巧兒,又跟了兩個牽馬捧氈的人,往廟裡去。隻見微風開淑氣,細雨潤香塵。當街鮑老迴旋,滿市傀儡騰躍。春花插鬢映烏鈔,春柳侵袍迎綠綬。合城中旗幡亂舞,滿街頭童叟齊喧,端的是熱烈不凡。
卻說巧兒在周福襄那邊,因為周夫人的叮嚀,吃住起居都與周福襄普通報酬,便是一刻周福襄不在麵前,他房裡的丫環丹陽明月之流,也都因愛好巧兒的風騷工緻,格外的照承她,以是竟冇有受累,隻和本來在賈府一樣。
巧兒討厭那人言語肮臟,皺了眉看去,隻一眼就愣住了,阿誰青衫裹體,素帽高戴的姑子不是惜春又是誰呢?
數著日子不覺已到了三月二十八,是日周府傳聞周福襄要去逛廟會,早早就預備整齊,用錦盒裝了酥餅、饅頭、薄荷扇兒、歡樂團等幾樣果子,留作送禮之用。又摘了一籃的鮮花,著小丫環們拿了,留作祭獻之用。
巧兒跟從在側,周福襄念他身子薄弱,深恐來往人多擠到了他,不免伸脫手在她身後圍護。巧兒欲言又止,隻好撇去男女之忌,看了一回百戲,又跟從世人逛了幾個擺放鬼臉麵具的攤鋪。周福襄見她喜好,還買了一個崑崙奴的麵具送她,板兒笑幫她帶上。
想的入迷,冇看到香火燒到了指尖,唬的忙把香插入香案,拈了手指吹氣。那邊周福襄和板兒他們也正在虔心禱告,巧姐遍瞧一番,不料聽到身先人道:“好個姣美的姑子,也不知是不是這廟裡的和尚藏私。”
惜春連說不敢,這纔拿過巧姐兒的手,細心看了她的掌中紋絡,唸了聲佛道:“阿彌陀佛,公子本日出門見到了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