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當皇帝_第315章:秋收與電報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在如許的軌製下,大明是不成能主動去非洲抓捕、發賣黑奴的,那種買賣固然利潤高,但是太不法了。

一群臣子們頓時群情紛繁,對於這些‘高科技’的玩意,並不是太懂。但是他們曉得,天子絕對是此中的專家。

作為天朝上國,名聲還是要保持好的。

此次秋收北方各省必然程度上遭到地動影響,這場涉及四省之地的七級大地動過後,華北四省蒙受了不小的喪失,震後在朝廷的救濟下,現在已經開端敏捷規複。

團體上來講,呂宋的棉花蒔植業還是能夠彌補大明對製止原質料供應不敷的題目,是以就遵循市場需求擴大了蒔植範圍。

當然,南洋土著因為給人的感官印象太卑劣,朱由校才搞出了三品九等軌製,從而但願通過節製婚配的體例,將南洋土著那些劣根比較嚴峻的群體絕後,培養出一群更勤奮、更本分的土著後代。如許教養個幾百年,實際上來講應當是會有結果的,隻不過看詳細履行能不能持續的題目。

蒔植棉花當然也不能全數都用朝鮮勞工,本土工人還是招募了很多。本土工人的人為比朝鮮勞工要高出一大截。這類到外洋埠區做工的工人,現在每個月的人為都進步到了六元。

增加百年以上的鼎祚?

至於到非洲抓捕黑奴,這還是算了,會把天朝上國的名聲做壞掉的。畢竟中國這類文明,向來都是以超脫弱肉強食為核心,而不像日本那樣崇拜弱肉強食。現在朱由校訂鞭策下的對外擴大,已經有些違背如許文明核心。

為了確保大明百姓不至於貧乏棉布、棉衣、棉被,朱由校在秋收到來之際,再次進步了紡織品出口關稅,今後前的20%進步到了30%。

東北大豆產出,還能夠讓關本地區的農夫不消再小範圍的兼種大豆,大豆能夠靠外埠輸出獲得。而黑龍江地區的農戶通過大範圍的蒔植大豆。又能換到本身所需的商品。

南洋一樣也有很多棉花產出,這些棉花主如果呂宋和爪窪島地區的,呂宋有西班牙人運營的蒔植園,棉花是一個首要的蒔植項目之一,另有一個就是菸草和甘蔗和胡椒。爪窪島一樣也有很多棉花產出,不過比擬呂宋來講要少。

歸正紡織品如果內部消化不了而貶價,能夠形成影響棉農支出的時候,便能夠降落出口關稅。

此次秋收大抵上還是不錯的,歉收地區有之,受災的地區也有之,糧食供應根基上處於比較充沛的狀況,棉花產量在減少了棉布出口的環境下,倒也能夠滿足大明內部需求。

“甚麼是電報?”

棉花在春季也成熟了,河南、山東、江淮北部這個三角洲地帶的棉花產區在這幾年的棉價刺激下,棉花蒔植麵積不竭擴大。

至於貧乏勞動力的題目實在也蠻簡樸的,能夠弄點勞工去澳洲,比方朝鮮就有很多勞動力。構造一群朝鮮勞工去澳洲打工,明顯是不錯的挑選。那些朝鮮勞工也還是無能事的,用工本錢也比較低。並且勞工賺了錢老是要歸去的,澳洲戶籍並不對他們開放。小日本那邊也有很多勞工,不過日本現在臨時在閉關鎖國,是以不在考慮範圍以內。

隻見朱由校聽到王微的稟報,頓時‘雙眼發光’、倦意全無。又問道:“電報真的實驗勝利了?”

北直隸也在天啟六年增加了棉花蒔植麵積,因為北直隸能夠從內部獲得很多商品糧,東北地區的商品糧產量越來越高,而台灣、南洋等地的商品糧輸入範圍也會不竭增加,棉花成為了更加緊缺的資本。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