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正月十二,父女二人提早清算好新家,又回三家村搬了幾次東西,到了正月十五的時候,娘帶著石頭也搬了過來,寧清一家天然也都跟著到了馬驛鎮再次住進了孃家。她的屋子還是冇有收回,如此便能多得一份房租。
籌議好了,一家人就先放下鋪子的事過年。這是寧家第二個好年景了,家裡吃穿用樣樣都不缺,每人都歡聲笑語的。就是一貫喜好不平的寧清也挑不出甚麼不敷之處,一向笑嘻嘻的。這個年她與丈夫隻在大年三十去了劉家,月朔便又回三家村孃家。
林家二老決定收鋪子的心並不是纔有的,他們早將一應很多後續的事情都辦理安妥,眼下歸心似箭,早商定三日內搬走,當時寧家便來收屋子。
一個飽讀經籍的老先生,一個目不識丁的農家男人,中間又有寧婉笑語晏晏,倒在一處說得風趣。
於氏隻怕如許的兩件大事做不好,對將來家裡的買賣倒黴,是以與寧梁當真數著新房的幾間屋子,又叮嚀他,“固然冇有那麼多盞油燈,但是拿碗盛了油泡上燈蕊也是一樣用的,到時候你必然記得每間屋都點上一盞燈!再把灶火燒得旺旺的。”
寧梁初聽寧清將租房的事瞞住自家人,老是不歡暢,纔拿話說她一句,就聽女兒又提及餬口的艱钜,心便軟了,“房租的事,你和半子歸去籌議吧。”他本意倒不是趕人,但寧清聽在內心,就感覺本身的事情滑瞞了爹,現在爹天然不喜她多管家裡的事,隻好退了下去。
寧梁就說:“我們看鋪子去了,恰好你們屋子的租客也找了過來,讓我向你討情將房錢脫期幾日,我冇承諾,隻說女後代婿的事我做不了主。”
許老先生就指著案上的一張大紙問:“你們看可好?”
許老先生也不甚留,“想必你們正忙著新鋪子的事,就去吧。”
是以便更加歡暢,指結案上的字講給他們,“以是我給你們鋪子寫匾,就想著萬事以德為先,第一次字就‘德’,也是提示你們將來做買賣也不要健忘本心;第二個‘聚’字,是源於太史公的‘富無經業,貨無常主,能者輻湊,不肖者崩潰。’輻湊就是‘聚’;至於這個‘豐’字,最是美意頭,還是豐茂之解。”
這些也都是按端方辦的,初五之前是甚麼都不能做的,過了初五,也就是破五了,才氣做事,恰好籌措搬場,到新家請神待客,然後才氣看皇曆選穀旦開門做買賣。
許老先生撫著鬍子笑了,“小女娃還認字,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