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著,大姑聽了信兒過來了,見弟弟穿戴麵子的衣裳,牽了兩端驢,馱著很多的東西,天然是極歡暢的,劈臉便問,“家裡日子過得還好?”
眼下寧婉便笑著說:“現在梨子還冇大熟,等春季時再吃吧。”
也冇健忘對跟著過來的大姑說:“幸虧她姑幫手說的這門親,我們一家都是感激不儘的。”
三家村的人就住在大山中,先前村裡曾有過不謹慎吃蘑菇毒死人的,是以大師對毒蘑菇非常謹慎,采蘑菇時更要細心看,到了寧家又要再挑一回,隻要不是常吃的幾種蘑菇都要扔出去的。望遠樓等幾處情願收寧家的山貨,也是因為來往多了曉得寧家的細心,他們是做吃食買賣的,在這上麵更是謹慎得不得了。
於氏不能去,寧梁去了也不能進月子屋,家裡早籌議好了讓寧婉陪著爹疇昔看看大姐。是以寧婉清算了東西便回屋裡換了一身衣裳,淺藍色的小襖配烏黑條的裙子,夏季裡穿戴清清爽爽,恰是前些時候買的布,因色彩柔滑不經穿,常日裡就冇有拿出來,還是第一次上身。頭上再插了一朵粉嘟嘟的紗花,春玲和羅雙兒看了都說她像山內裡的小花精,都雅極了。
大姐夫的爺奶年紀不小了,但是身子還都健旺,見了親家來了就要從炕上起家,寧梁從速攔住,“叔和嬸儘管坐著,我們小輩當不起的。”大姐的公公婆婆也都是刻薄誠懇的人,煮了茶,又端出早籌辦好的點心,殷勤地讓著他們吃。又將囡囡帶上前教她叫外公叫小姨。
冇多久兩端驢馱的東西都弄好了,一頭上麵載著給大姐和大姑送的東西,一頭載著兩筐蘑菇,本日到梨樹村住上一夜,明日一早送到虎台縣,買賣和家事都不誤。
“嗯,是有點酸,”大姐夫把寧婉當作小孩子哄,“一會兒我拿梯子爬到樹頂上摘幾個最熟的,就很甜了。”
“大姑,”寧婉也實在親熱,“我娘也想你呢,隻是她想來也來不了,讓我給大姑帶好兒呢。”
說著話就進了村莊,一起上與大師打著號召,很多人都認得寧梁,便笑問:“萬大郎,你丈人來看外孫了吧!”
“我們都是親戚,那裡用得著分得那樣清?”
爹和大姑天然是要謙善幾句的,“都是親家家聲好,對我們孩子也好。她一個小輩兒,有甚麼不懂的,親家儘管束導。”
還不待寧梁答覆,大姐夫就說:“大姑,那可不成,丈人和小姨子到我家了,那裡能不好好接待,一會兒還要請大姑和姑父疇昔陪著呢。”
娘聽了也笑,“這麼出門還不至於讓人小瞧了去。”
大姐夫就笑著應了,“是啊,我丈人和小姨子來給媳婦下奶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