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動_第308章 大凱子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殿下,我帥府共有兵額八萬人,加上各司所屬約有萬人,若無戰事每月用錢三十五萬貫,糧米四萬石足矣,但我帥府軍報酬之優厚也是各軍之冠了。”莊世林說道,“處所共有一府全軍十二縣每月耗損二萬貫,糧米三千石。”

“殿下所說恰是,但本朝稅製如此,采取的是量出製入的體例,已然冇有甚麼餘地了。”莊世林點點頭,看殿下彷彿冇有聽明白,又解釋道,“其意就是以國度本來各項財務支出額,肯定國度的稅收總額,再把這個總額分派到各地,按戶稅和地稅兩個稅種向百姓征收。”

“以轉運司計算正稅與冗賦相加能達到地畝所出的幾成?”趙昺想想問道。

“是啊,但殿下不要焦急,這隻是剛開端,待過上幾年統統都上了道,便能夠自給自足了。要不臨時還先按轉運司的履行,以渡難關。”莊世林看殿下神采不善,欣喜道。

“如果將兩稅定於三成,而將彆的雜項稅收全數打消,你覺得百姓可否接受。”趙昺點點頭問道。

“缺口仍然很大啊!”趙昺嘬嘬牙花子道,這類演算法都是實際上的,另有高達二百萬貫的赤字,如果趕上戰事或是災荒,虧空將更大。暗自揣摩這養兵真不是誰都能玩兒的,這十萬人以一府財力都養不起。不過這也與軍民比例過大,瓊州太窮有關。

“殿下問的好。唐末均田製趨於崩潰,為了增加稅收,打消了不課戶,不但官吏要征稅,浮寄客戶及商賈都要承擔兩稅,擴大了征稅麵,增加了國度賦稅支出,這是底子。再有的好處是簡化了稅製,把租庸調及各種冗賦歸併,同一征收,稅目減少,交納時候集合,征稅手續簡練,卻並非減少了稅額。雜項稅費有的初看是冇有了,但跟著用錢的處所多了,便又重新規複,而額度卻未曾從兩稅中衝抵。”莊世林答覆道。

“莊主事,你對此有何觀點,是不是有些太重了?”趙昺搞清了這田賦觸及的正稅及各項冗賦和附加,以他來看各項相加均勻稅賦已不低於田中所出的半數。

“現在加上新墾之地,全府共有地步一百六十萬畝,此中中田占有六成,下田四成,即便免除薄田,另有一百五十萬畝能夠征收賦稅。”莊世林的腦筋真不賴,數據順手便可掂來,“中田每畝可產米兩到三石,下田一到兩石,便取中先按兩石預算,可產糧三百萬石,但地步另有蒔植桑麻及彆的雜糧,此數另有出入。當今瓊州糧價兩貫擺佈,按三成收取可獲二百萬貫。”

“那帥府月耗多少呢?”趙昺皺皺眉頭道,數據統計都有水分,打個八折根基還差未幾,不過即便如此這點錢不消算必定也是不敷的分的。

“殿下真是仁君,一心為民所想啊!”莊世林不由讚道。

“既然兩稅已然補足國用,為何又多出這麼多的雜項,徒增百姓承擔?”趙昺是學工科的,汗青知識更多的是來自於愛好,黌舍學的都隻是用來對付測驗,像甚麼兩稅製、租庸調、一條鞭,常常都是死記硬背中曉得的,但也就是傳聞過的程度,底子不解此中的含義,現在隻能再補課了。

“去歲入取的商稅和關稅不敷三十萬貫,本年應有所好轉,但也難以超越五十萬貫。”莊世林答覆道。

“商稅能有多少?”趙昺又問道。

“好,好!”趙昺苦笑著稱好,暗道本身真是天下上最大的凱子,人產業官掙錢,他當官貼錢……(未完待續。)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