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蘇聯_139 T-3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曼圖洛夫同道,”莫洛托夫走到曼圖洛夫的身邊,問道:“您感覺這款坦克如何樣?”

科什金往T-34坦克的方向望了一眼,瞥見伏羅希洛夫切身爬進了坦克裡邊,這才放心和兩位穿西裝的人說話。“有人以為,T-50和KV坦克能實施統統坦克任務,以為T-34的投產是冇有需求的。”

除了甲士以外,旁觀這場測試的,另有蘇聯交際群眾委員兼政治局委員莫洛托夫、列寧格勒州委第一書記日丹諾夫(Андрей_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_Жданов)、第二書記庫茲涅佐夫(Алексей_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_Кузнецов),當然少不得我們的配角,蘇聯第一副扶植群眾委員,具有蘇聯赤軍二級個人軍政委(大將)的曼圖洛夫。

就在前麵與KV坦克的矯捷性對比測試裡,矯捷矯捷的T-34給在場人們留下了深切的印象,而KV坦克卻顯得很笨拙,款式陳腐。而接下來的一環,就是火力測試。

“的確,剛纔的測試證明T-34的設想是很勝利的,也是無可代替的。應當儘快投入出產,然後大量地設備我軍,如許能夠大大地晉升我軍的氣力。”

不過,曼圖洛夫早就向伏羅希洛夫誇大了這款坦克的首要性。在他的影響下,此次T-34與KV坦克的對比測試也比汗青上的提早了兩個多月,估計很快就能投產。

“你有信心嗎?”此次,問這道題目的,是伏羅希洛夫身邊的鐵木辛哥。

他用儘統統的體例,通過本身的乾係和影響力,禁止T-34坦克的投產。在汗青上,這款1939年底就獲得批準的坦克,要拖到1940年4月才氣正式投產。

“第一個目標,”參與T-34坦克設想的亞曆山大・亞曆山德羅維奇・莫羅佐夫(Александр_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_Морозов)指著100米外的一塊鋼板,對伏羅希洛夫和鐵木辛哥說道:“是那塊厚80毫米的,產改過西伯利亞的優良鋼板,和原型車的射擊地點有100米的間隔,與炮彈的射擊方向之間的角度為90度。”

“是啊,”莫洛托夫說出了他的設法,“固然德國佬的坦克炮一定能在1000米的間隔外,對我們的坦克形成威脅。但如果我們能在1000米的間隔外,擊毀德軍的坦克,那不是更好嗎?看來這款坦克還是有更多改良空間的。”

“下一個目標,間隔1000米,也是80毫米的直立鋼板。”莫羅佐夫既嚴峻又鎮靜地說道。

此次的測試,吸引了很多蘇軍高層的目光。國防群眾委員伏羅希洛夫,另有新上任的蘇聯赤軍總司令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Семён_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_Тимошенко)也列席了那場實驗。當然少不得分擔軍器,但一向反對製造坦克的副國防群眾委員庫利克。

“陳述國防群眾委員同道、司令員同道,T-34坦克原型車已經駛到了指定的地點,隨時籌辦接管測試!”

伏羅希洛夫望了鐵木辛哥一眼,然後對莫羅佐夫說:“您有信心能打穿它嗎?”

“很好,那就嚐嚐吧。”

“總起來講還是不錯的。”曼圖洛夫也從莫洛托夫的神采裡,看出了對方的疑慮,“剛纔的測試顯現,T-34坦克冇法在1000米外擊穿德國四號坦克的裝甲。”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