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晚唐,從節度使之子開始_第640章 西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陛下垂詢,小臣不坦白,歸義兵自當年索勳叛變後,戰亂數載,氣力大減,現在兵變雖已安定,但當年全盛期間的八州之地,隻剩瓜、沙兩州了。再加上東邊的甘州,西邊的伊州,年年都有回鶻人發兵入侵,現在真可謂情勢窮蹇、江河日下。”

兵馬按下,且說將領。

為了安定新朝大業,齊慎在與敬翔、馮道等謀臣商討後,決定擴建禁軍,增設番號,當即又下一道聖旨,命四方藩鎮官員,向本身保舉將領,進獻精銳,無端不得推委。

在此之前,齊慎曾命令,讓禮部安排官員,帶著本身的即位聖旨,到各地番邦宣示。

包含李嗣源、李嗣昭、周德威、史建瑭、孟知祥、氏叔琮、丁會、張存敬、朱友謙、王茂章、保全武等人,皆被錄為馬、步二軍都批示使,賜給禁軍番號,或是駐紮外鎮,或是留守京畿。

不過饒是如此,齊慎還是在酒宴結束後,特地留下了歸義兵使臣張良真,扣問對方歸義兵現在的近況,趁便摸索一下歸義兵政權,對本身的態度如何。

北方的韃靼、奚族諸部;西方已分裂成四大王係的吐蕃諸部;

齊慎沉默半晌,緩緩道:“張卿,朕將來如果出兵西域,將那黨項諸部、六穀藩、甘州回鶻,一併剿除,不知你們歸義兵,是否肯出兵共同呢?”

張良真聽了此言,心中不由得熱血沸騰,嚥了口唾沫道:“陛下所言甚是……隻是不曉得,陛下打算何時出兵?”

來到汴京郊野,望著身後甲冑如雲、旗號獵獵的上萬雄師,齊慎俄然心血來潮,隨口扣問幾個兒子道:

齊慎深吸一口氣,接著道:“何況,西域自漢朝以來,便是我中華之故地,隻不過前唐中葉,淪亡於吐蕃,才致與中華分離至今。朕起家山東,鏖戰十數年,一舉掃平天下,趁著還不足力,自當出兵光複故鄉,重朔強漢,卿覺得然否?”

齊慎大為高興,親設酒宴,昌大歡迎了世人,並在宴席上回賜他們中原的瓷器、茶葉、絲綢等特產。

“張卿,你和朕一樣都是漢人,骨子裡流淌的,乃是炎黃二帝的熱血,歸義兵迴歸中原,對你們也好,對本地的百姓也罷,莫非是甚麼好事嗎?如果朕對你們不管不顧,萬一將來有甚麼變故,你們大師豈不是又要淪為胡人仆從麼?”

“朕現在還不籌辦出兵,隻是提早知會你們一聲,但願你們將來做好籌辦。”

張良真聞言,歎了口氣,點頭道:

葛從周、楊師厚、劉知俊等人接到詔令,不敢違背,立即帶頭進獻兵馬。當年八月,各地藩鎮節度使,連續向汴京進獻超越十五萬精銳,保舉了數十名將領。

見張良真如此,齊慎曉得對方被本身說動了,悄悄拍了拍對方的肩膀,叮囑道:

剩下一部分,則歸馬軍都統霍存、副都統李思安,步軍正都統寇彥卿、副都統劉扞節製,鎮守新朝各大抵城——比方長安、洛陽、太原、幽州、揚州、梁州、金陵、襄陽、成都等地。

“老邁,老二,老三,老四,老五,你們說說,自古為人君者,要想令天下長治久安,需求靠甚麼體例?”

乃至另有外洋的日本、婆利(文萊)等國。

眾藩鎮保舉上來的將領,大多不入齊慎法眼,唯有安敬思(李存孝)、元行欽、單廷珪、高行珪、高行周、康延孝,另有一名叫夏魯奇的年青人,被齊慎破格汲引,升為都批示使,留於殿前司聽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