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家大帥,莫非真的有未卜先知之能?
能夠說,自打忽必烈建國以來,大元還是第一次如此發兵動眾。
這就是為甚麼他這六個月來一向按兵不動。
“各位弟兄,此事容本帥考慮考慮。”
首戰大捷,脫脫立即從江北分兵,約摸十萬擺佈的元軍,受命直撲六合城,這個動靜很快傳到了滁州。
眾將聞言,雖不明白自家大帥何故料定元軍會在十月動兵,但見對方神采降落,一副不容置疑的模樣,大夥誰也不敢再說甚麼。
一旁徐達聽了郭洺的話,遐想到比來元軍的意向,不由點頭稱是。
胡大海皺眉道:“話雖如此,可元軍甚麼時候到誰也不清楚,而軍中缺糧,倒是迫在眉睫之事,總不能就如許坐吃山空吧?”
“讓弟兄們先忍一忍吧,從明天開端,輔兵每日的糧草供應減半,戰兵穩定。”郭洺神采凝重道:“現在已是七月尾了,我料定最遲本年十月,元軍必然會出兵向南。屆時倘若元兵不至,我等再攻和州,也為時不晚。”
數月時候不過彈指一揮,轉眼就到了至正十四年十月。
花雲性樸素重,見郭洺分歧意攻打和州,“騰”地從坐位上起家,大聲道:“和州城堅毅不假,人多也是真,可如果因為如許您就不敢出兵,叫弟兄們如何看?”
“上位,俺實在想不明白,您究竟在擔憂甚麼?”
而除了高郵城外,屆時元軍還會分兵打擊揚州的六合縣。六合就在滁州城的東麵,此時正被彆的一夥紅巾軍占有著。唇亡齒寒,六合如果被元軍進犯,郭洺天然不能坐視不管。
“是啊,這幾個月來,弟兄們每天除了屯墾還是屯墾,早就盼著好好打一仗了!”
“上位說,稱王乃取死之道……還說元軍一旦南下,那張士誠,必會第一個遭到抨擊。”
現在的他,坐擁濠、滁,兩州六縣之地,每日都有慕名來投的四方豪傑,雖說已死力簡拔留用了,但幾個月來,手頭的兵力還是收縮到了九萬之多。
提及來,根基每次商討軍情,朱元璋都是這副模樣。因為對方曉得郭洺不信賴本身,本身冇有參與會商的需求。
“上位,我們的糧草又快吃光了……是不是該出兵攻打和州了?”
之以是會躊躇不決,首要還是考慮到汗青的走向題目。
得知這個動靜的淮西眾將,一時候啞口無言,不約而同地想起了幾個月前郭洺的預言。
對於郭洺如此行動,很多將領口中不言,心下卻還是非常質疑,畢竟元軍到底會不會來,始終是個未知數。
但是饒是如此,短期內用飯題目還是困擾著大夥,恰是以故,本日大堂議事時,很多將領皆提出,應當儘早向南邊的和州進軍。
但是出乎統統人的料想,到了十月中旬,元朝的百萬雄師,竟然真的南下了!
遵循史乘記錄,元朝丞相脫脫,會在本年的十月擺佈,率領百萬雄師南下,圍攻張士誠於高郵城。
光陰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間,已是至正十四年的春季。這一年的前半年,整整六個月時候,郭洺冇有再對外動兵。
花雲聞言,有些難堪地撓了撓腦袋,因為當時就是他第一個勸郭洺稱王的。
見世人如此,郭洺無法地深吸一口氣,緩緩道:“但此次分歧,前些日子,張士誠在高郵建國大周,自稱誠王,這事兒大夥都曉得。當時你們中另有人勸本帥也稱王,我是如何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