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順治末年_第九十三章謀劃(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但是冇走兩步,就又被淑雲叫住了。高嬤嬤感覺本身將近崩潰了。但是還不得不再次轉過身來,擺出一副恭敬的笑容。“娘娘另有甚麼事要叮嚀奴婢嗎?”

此時朝廷上傳出了一則動靜,康親王傑書、新任總督姚啟聖從本月至次年蒲月,前後4次派員招安鄭經,勸其退回台灣,以澎湖為兩邊互市之地。鄭經寸土不讓,對峙以海澄為兩邊“來往公所”。和議再度失利。

但是還冇等小桂子走出莊子。李德全就急倉促的來了。也冇顧得上向淑雲存候申明一下。就把莊子上正在學習的太醫全都拉走了。隻留下魏秋實和龐太醫看顧淑雲。

這件事看起來固然不算太大,但是遵循本來的汗青過程,它的影響將會極其深遠。因為恰是因為此次和談的失利,才讓康熙下定決計,於同年十仲春下旨――朝廷在福建本地重行“遷界”,這使得自耿精忠兵變時回到故鄉的多量住民再次背井離鄉。本地千餘裡,蕭瑟仍舊。不但如此,這一行動也將讓大清國本就掉隊於西方的海上奇蹟就此更加的衰弱下去。為今後那一百多年屈辱的汗青埋下禍端。

何嬤嬤歎了口氣,恭敬的退了出去。不大一會兒,就帶著高嬤嬤來了,兩人給淑雲見過禮以後。淑雲叮嚀何嬤嬤“去打扮台那邊,翻開上麵的櫃門,內裡有一個帶鎖的紫檀木匣子,你去給我取過來,內裡的東西很貴重,千萬要謹慎。”

還是何嬤嬤來給淑雲報的信。當淑雲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撚動念珠的手頓了一下,但是還是冇有展開眼睛。隻是揮了揮手,表示何嬤嬤能夠下去了。

高嬤嬤磨磨蹭蹭的走過來,極不甘心的把玉瓶遞給淑雲。淑雲接過來,瞥了她一眼。高嬤嬤立即又規複了恭敬的笑容。

巴彥恭敬的向淑雲稟報導“娘娘,請恕主子辦事不力。明天部屬送高嬤嬤回宮今後,就在宮門口等,卻一向不見她出來,直到入夜宮門將近封閉時,纔有一個慈寧宮的小寺人出來奉告主子,高嬤嬤被太皇太後留在宮中服侍。讓主子不消再等了。然後不等主子再問,就倉促的回身回宮了。厥後主子好不輕易找到了一個剛下值的朋友,向他探聽宮中的環境,據他說,是太皇太後身材違和。不過彷彿下中午就病癒了。比及主子返來時已過醜時,就冇敢來打攪娘娘。”

“高嬤嬤...”何嬤嬤欲言又止“要不還是讓奴婢去吧。”

這匣子就放在櫃裡的最上方,非常的精美,上麵帶了一把雕鏤著雲紋的小銅鎖,非常顯眼,何嬤嬤一下子就找到了。然後謹慎翼翼的捧返來遞給淑雲。淑雲悄悄的接過又從身上摸出一把鑰匙,“哢嗒”一聲鎖開了。漸漸翻開蓋子,閃現在麵前的是一隻晶瑩剔透,透著淡淡的綠光,由羊脂白玉雕成的小玉瓶。

淑雲從藥箱裡取出一個潔淨的小白瓷瓶子,把玉瓶中的藥液倒了兩滴出來。然後抓起兩個小瓶子,就那麼看著,顯得很躊躇。過了半晌,才一咬牙,像是下定決計般把玉瓶又遞給了高嬤嬤。高嬤嬤緩慢的接疇昔。內心長出了一口氣。

第二天一早。何嬤嬤領著巴彥來了。高嬤嬤卻不見蹤跡。

入夜了,已是晚餐時分,高嬤嬤還冇有返來。

按日子算,淑雲的預產期就在這幾天。遵循以往的常例,康熙過兩天就會到莊子上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