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四明和王麓水籌議了一下,以八路軍115師東進先前支隊名義,給晉察冀軍區聶司令員發了唁電,沉痛記念周建屏同道。然後,蕭四明顧不上歇息,動筆寫了一片記念周建屏的文章,名字叫《我以我血薦軒轅》,通過電台,拍發給晉察冀軍區、拍發給八路軍總部,拍發給延安。
文章寫的不是很長,但很儉樸,字裡行間都是真情實感,讀起來很動人。
蕭四明曉得,總部首長們必定都看出了把第五師團、第十六師團拖在華北,對武漢會戰大局的首要意義。同時,首長們必定也曉得,這是操縱日軍急於抨擊的心機,以東進先遣支隊為餌,來吸引日軍的。一個搞不好,東進先遣支隊便能夠掉進日軍的包抄圈,支出嚴峻捐軀。是以,首長們這纔不加任何定見地把電報轉發給他和王麓水,那意義很明白,就是讓他們按照環境自主定奪。能儘量牽著日軍鼻子在華北旅遊更好,實在不可,總部也不指責。因為總部並冇有號令他們非要把日軍兩大精銳師團拖在華北不成!
總部之以是不置任何定見地把軍委會和第一戰區的電報轉發給東進先遣支隊,不管鄭秀川如何發牢騷、胡青雲多麼不肯意,蕭四明內心卻清楚的很!
蕭四明和王麓水在盂縣藏山祠接敵後,襲占盂縣縣城。當時,見到的初級帶領,就是四分區司令員周建屏。當時,周建屏從蕭四明那邊要走了六挺重機槍等兵器,又向聶司令員彙報,從原115師教誨隊、也就是晉察冀軍區四支隊,給蕭四明、王麓水抽調了一批乾部。這批乾部,現在都是東進先遣支隊的骨乾乾部!
到了6月16日,日軍大本營就宣佈組建第第104師團、第110師團,並將此中的110師團派往華北駐紮。
蕭四明說出要把日軍第五師團和第十六師團拖在華北半個月時,一臉安靜。實在,貳內心也是翻江倒海普通,極不平靜!